顯然,馬括和黃九蘭還沒有找到相處的方式,依然處於磨合期。

在之前,他們聚少離多,後來又是長途跋涉的大遷徙,忙碌之中只有相互照料,並沒有爆發什麼衝突。

俗話說:人閒是非多。

只有閒著沒事的人,才有時間和精力去搞些有的沒的。

……

早起的馬括,神清氣爽。

跟羅傑夫和東方朔匯合了以後,三人就上朝去了。

“師兄,不知我們能不能上書?”

馬括昨夜想了想野人的問題,覺得還是能和劉徹那裡要一個答案是最好了。

然而,馬括並不瞭解這個時代的辦事流程。

總不能跟後世一樣,直接去敲領導辦公室的門吧。

想來想去,馬括覺得“上書”應該是比較靠譜的事。

東方朔道:“你們都是六百石的官員,當然可以上書。

可是有什麼事要說?師兄我也可以代為轉達。”

東方朔乃是天子近臣,傳個話不在話下。

馬括想了想,道:“還是我們自己上書吧。應該透過什麼渠道上書呢?”

有東方朔傳話,固然是好事。

可是這種事,還是親力親為比較好,是以馬括拒絕了東方朔的好意。

不過馬括的問話,確實逗樂了東方朔。

“小羅不就是尚書嘛?”

馬括不禁側目,看著羅傑夫,羅傑夫則是擺出了一副趾高氣昂的欠揍模樣。

馬括道:“位高權重啊你!”

任命剛下來的時候,馬括確實想過尚書和後世的丞相一樣。

可這時候,尚書只是跟他平級,一個六百石的令丞,地位還要在少府之下,還以為這時候的尚書跟後世的尚書不同呢。

沒想到這個尚書真的有這麼重要!

殊不知,從古至今,除了那幾個位於頂端的高官,和封疆大吏之外,官職從來都是看實權大小,而不是俸祿高低。

明朝的太監們,之所以權力那麼大,並不在於他們級別有多高,而在於他們手握批改奏章的權力。

當然,這個權力是來自於皇帝。

他們是代表皇帝在批改奏章。

同理,少府是皇帝的私人大管家,那麼尚書也就理所應當的成了給皇帝管理奏章的官職。

正常的奏章,依然可以透過丞相,御史大夫的渠道往上遞送,最終匯總到少府尚書這裡。

但是如果可以直接透過少府尚書遞送奏摺,又何必去繞那麼大一個圈子呢。

馬括不禁感慨道:“真實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

小羅,你日後可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九千歲了!”

羅傑夫沒好氣地唾罵了句:“滾……”

“九千歲”,可不是什麼好詞。

東方朔不明就裡,道:“這些話私底下說說便好,小心隔牆有耳,被別人聽了去。”

馬括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趕緊朝四周看了看有沒有人。

古代的言論可遠沒有後世自由。

在後世,自己關住門隨便說什麼都無所謂,只要不去公共場合造謠誹謗,不在網路上亂髮言論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