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括和羅傑夫穿越回來也有許多時日,兩人早已聊過科技改造這個時代,意淫過許多場景。

是以,許多說辭,在馬括心中早有腹稿。

所謂吹牛打底稿,正是馬括此時的狀態。

“在下所知多的很,先說幾樣來供少府大人開開眼。比如說,在馬蹄之下釘上鐵掌,便能延緩馬蹄磨損,增加馬的腳程,不知桑大人能否理解呢?”馬括說話是拱著手,一副恭敬的樣子,申請卻又說不出的倨傲。

馬括算是看出來了,在大漢這個時代,有本事的人真的可以橫著走,這是一個看重人才的時代。

在那個時代,並沒有後世全民都可參與的教育體系,也沒有全民都可以參與的選拔體系,因此極度渴望人才的貴族階層們,是可以容忍真正有才能的人有些脾氣的。

等到了宋明以後,全民教育體系漸漸完善,全民選拔制度的科舉也漸漸完善,這才使得帝國人才輩出,囂張的人便沒了好下場。

桑弘羊暗暗思忖了一下,道:“休要欺瞞本官,鐵掌乃是死物,如何能釘到肉體凡胎的馬掌之上?”

話雖這樣說,桑弘羊心中卻覺得這事八成靠譜,只是其中一些關節他還想不透徹,於是便想以此咋呼馬括,讓他把話說全。

馬括對桑弘羊的小算盤心知肚明,無奈自己需要得到人家的認可,不拿出一點真本事不行,於是便解釋道:“不知桑大人見過馬蹄沒有?是否知道馬蹄的結構?”

桑弘羊搖了搖頭,道:“未曾細看過。”

馬括心中一陣無語。在馬括看來,那個時代的人是人人都參與生產,不可能存在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之人。

這可是馬括錯怪了桑弘羊了。

桑弘羊本是富商子弟,因為算術有幾把刷子,十三歲時便被漢武帝劉徹要到了少府任職,所以桑弘羊不食人間煙火,也是可以理解的。

馬括繼續解釋道:“馬蹄共分兩層,上面一層為肉,下面一層為死皮。而其死皮有一寸厚。馬在行走之時,死皮就會磨損,也會有新的死皮生成。只是當遇到戰時,馬掌死皮新生的速度不如磨損的速度快,待死皮磨損耗盡,馬掌也就不可再用了。

如今,我們只需要取半寸的鐵釘,將彎曲的鐵條釘在馬蹄之上,即可以起到保護馬蹄之作用。”

桑弘羊是聰明人,馬括的話沒有說完,便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只見桑弘羊轉身就朝身邊下人吩咐了幾句,想必是讓人去檢視其中意思了。

桑弘羊道:“如果此時屬實,那麼算你們功勞一件。”

秦朝立國,講究耕戰制度,就是大力獎勵耕田和打仗,是以秦國爆發出了強大的農業生產力和戰鬥能力。

到了漢代,雖然承接了大部分秦朝制度,卻也有自己的發展。

比如發明創造也可以立功。

只是,歷來的發明創造,無不是經歷了長期的積累才得以突破,百年難得一見。

更有甚者,發明在當時,起作用卻在百年以後,是以發明者並沒有機會享受這份功勞。

可是馬括不一樣啊,他有一肚子的見識,全部是經歷了兩千年的社會洗禮,被證明切實可行的東西,隨便拿出一件來都是高度成熟的東西。

馬蹄鐵大概也就是在公元前100年時出現的,只不過是產生於羅馬,馬括先拿來用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