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露端倪(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趙信為伊稚斜提供的戰略之中,匈奴將不再搶劫西域,而是讓西域進貢。這樣一來,西域的各個國家都可以專事生產,增加進貢的財貨,匈奴也可以節約兵力,專心地對付大漢。
伊稚斜不知道趙信這個建議到底靠譜不靠譜,於是他召來了右賢王呴黎湖和休屠王、渾邪王、丘林王這些活躍在距離西域最近的人。
呴黎湖一聽到這個建議,立馬錶示同意。休屠王、渾邪王和丘林王雖然答應的有些猶豫,並不是他們覺得這個方法不好,而是這個方法太好了。
殖民西域的方法,他們已經歪打正著地在實施著。
如果趙信沒有提這個建議,活躍在西域的幾個匈奴王就可以獨吞西域的財貨。
而如果這項戰略一旦提到了檯面之上,那麼他們能獲得的財物就會減少。
然而,減少也沒有辦法,還是匈奴的集體利益至上。
這幾個人在商討的時候,左賢王烏維和左大都尉且鞮侯也在,他們也一致同意這項戰略。
於是,在之後的數百年間,從張騫開始,到李廣利,再到張湯,再到東漢時期的班固,耿恭,都在西域揚名立萬。
他們的功績,就是講西域經營得城堅池固,讓西域插不進半根針。
也是在之後的三百年,西域成為了繼大漠之後,漢匈之間最大的爭奪戰場。
顯然,由於匈奴人在漠南的失利,以及趙信的出現,匈奴人早漢人先一步到達西域。
伊稚斜還是不太放心,依照大漢的軍力,如果漢軍要強攻西域的話,匈奴人在防禦中必將付出很大的代價。
於是,伊稚斜和趙信想要找馬括和羅傑夫來試試虛實。
且鞮侯和馬括羅傑夫是朋友,呴黎湖對馬羅二人也頗有敬佩之意,擔心他們壞事,伊稚斜並沒有叫他們二人。在自己的兒子裡,只有太子左賢王烏維參加。
“平陵侯近來可好?”在伊稚斜的授意之下,趙信是這次會談的主持人。
平陵侯就是蘇建,在趙信投降之後逃了出去,因此趙信以蘇建為談話的引子。
“多謝翕侯掛念,只是世間已無平陵侯。”馬括分別跟伊稚斜和烏維見過禮,恭敬地回答趙信的提問。
“哦?難道出了意外?”其實蘇建的下場,趙信是知道的。現在聽了馬括的話,還以為蘇建依然被斬了呢。
馬括道:“因為兵敗,按律當斬,蘇將軍出錢贖命,現在只是一個庶人而已。”
趙信面色稍緩,道:“那就好。以平陵侯的能耐,立功封侯只是遲早的事。”說罷,臉上也稍稍一紅。如果不是自己投降,恐怕蘇建下場也不至於那麼慘。
雖然趙信投降了匈奴,但是跟漢軍諸將畢竟是多年袍澤,多少還是有一些感情的。
也就是趙信知道漢律的嚴苛,才會投降匈奴。如果可能,趙信還是願意繼續在大漢生活的。
“我現在是匈奴次王,世間也再無翕侯了。”有伊稚斜在場,趙信自忖還是跟大漢劃清界限為好。
馬括一副理解的表情,朝趙信拱了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