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匈奴議會(第2/2頁)
章節報錯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古今中外皆然。
大單于伊稚斜的顓渠閼氏出自呼衍氏,這是大擔任左谷蠡王的時候就已經結親,因此呼衍氏的態度還是可以站在整個匈奴人的利益高度之上。
各大家族挑選一箇中意的攣鞮氏子弟結親,是一種政治投資。
各大部落的爭論,無非就是炫耀自己對匈奴的貢獻,從而為了草場的爭奪。
以前是靠刀槍爭奪,現在變成了用嘴皮子爭奪。
幾大部落的姓氏,描述著他們漢化的變遷。
馬括看著大議會上,這些後世漢人的先祖之一,現在大漢朝的首要敵人,同漢人擁有同一祖先的胡人,在商討該如何對付漢朝,頗有一些出戏的感覺。
呼衍氏,乃是如今除了攣鞮氏之外,勢力最大的部落,到了西晉之後漢化,變成了呼延姓。到了宋朝之後,開國名將呼延贊創下了赫赫威名,民間甚至衍生出了《呼家將》的故事廣為流傳。
馬括小的時候就看著《呼家將》的連環畫,然後羨慕別人看著《楊家將》,總覺得自己的《呼家將》是山寨書。
回憶著呼家將的故事,馬括很難把呼衍氏的發言人劃入自己敵人一欄。
只見呼衍氏的首領呼衍王說道:“漠南之地,我匈奴依然無法和漢人相抗衡。如果與漢人在漠南爭鋒,必然要使我們實力受損,到時恐怕就有人不聽話了。”
匈奴人打壓東胡和鮮卑,吸納了這兩家遊牧民族的勢力,實力大增。如果匈奴本部的實力受損,那麼這兩家遊牧民族必然會跳出來造反。
呼衍王此話暗指這兩家,卻並沒有明說,因為東胡王和鮮卑王也在大議會之中。
不管怎麼說,東胡王和鮮卑王現在都是表面上臣服於匈奴的,當著人家的面說人家壞話,總不是什麼好事。
“左賢王如何看?”伊稚斜問道。
東胡和鮮卑在匈奴王庭的東面,正是左賢王烏維的轄區。那裡是什麼狀況,烏維最有說服力。
烏維道:“對漢作戰,東胡和鮮卑出力不少。只是北平太守乃是李廣,讓我們吃了不少苦頭。”烏維先替東胡和鮮卑美言一句,頗有領導人風度。
伊稚斜道:“李廣打仗驍勇,防守有方,事不可為時姑且避其鋒芒。”
烏維拱手領命。
作為左賢王,按說是帝國第一順位繼承人,可是卻由於對漢軍作戰不利,隱隱地被右賢王呴黎湖追上之勢。
從烏維的話中,馬括又一次重新整理了對李廣的認知。
在馬括的心目中,“李廣難封”,乃是千古公案,一開始對李廣是抱有同情之心。
直到後來與李廣有過一面之緣,再然後和李廣之子李敢有了親密接觸之後,覺得李廣就是一個莽夫,不能封侯絕對是其實力的真實體現。
然而今日聽了匈奴左賢王烏維的論述之後,又覺得李廣還是很有一些本事的。
只是可惜,在劉徹這樣一位積極進取的領導人眼中,防守從來不是什麼值得稱頌的大功績。
大漢擅長防守的太守和都尉有很多,擅長進攻的卻沒幾個。
但凡是擅長進攻的,都被劉徹捧上了神壇,擅長防守的,除了李廣之外沒幾個可以留下名字。
倒是不擅長防守,被匈奴人砍了腦袋的太守個都尉們,都被司馬遷記下了名字,釘在了恥辱柱上。
喜歡縱橫西漢請大家收藏:()縱橫西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