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古人的智慧(第1/2頁)
章節報錯
馬括眼中的比武,在匈奴人眼中是一場盛會。
比賽的組織非常地粗放,一點都沒有後世各種運動會那般井然有序。
比賽共分三項,分別是騎馬,射箭,以及摔跤,全部都是遊牧民族賴以生存的必備技能。
當然,放羊擠奶也是必備技能,卻上不得檯面。
就連社會體制更加先進的大漢朝都沒有“職業技能”這麼一說,更遑論還處於半奴隸制階段的匈奴。
在場的人恐怕不下萬人,這裡面有王庭的各級官員,有各個大小部落的首領,勇士,還有許多周邊民族的人,包括東胡,鮮卑。
這是一場盛會,人人都可以參加的盛會,匈奴人來者不拒,統統歡迎。
廣闊的胸襟,不僅體現了匈奴人的自信,更是實力的一種體現。
漢人擁有這樣的胸襟,還要到了盛唐之時。
場面雜亂不堪,肯定不可能精細分組,然後再去正規場地比試。
不過野蠻有野蠻的辦法,粗放有粗放的套路。
聰明的匈奴人不知是自己想出來的,還是在漢人的建議下改進的,將整個比試的區域分成了幾大塊,不同的區域各自承擔不同的職能。
雖然摔跤是重頭戲,壓軸戲,卻在最開始上演。
當然,最先上演的目的乃是篩選選手,摔跤的決賽仍然在最後舉行。
參賽人員太多,無法精細化管理,於是初選就變得非常地粗放。
沒有固定場地,沒有固定裁判,甚至連名字都不用登記。
只有兩個人互相選定了對手,就可以找一個空閒的裁判開始比試。規則也非常地簡單,倒地就算輸。三局兩勝,贏了的人進入下一級選拔。
這是第一層的篩選,佔地面積最大,人數也最多。
有人要問了,如果不登記名字,輸了的人豈不是可以再次參賽,反覆參加,直到贏了一局嗎?
當然可以。不僅可以,匈奴人還鼓勵這樣反覆參賽的人。
百折不撓,不也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嗎?
如果一個人因為運氣因素而落選,比如一次小小的失誤,或者遇到了種子選手,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反覆參賽可以勝出的人,都是真正有點水平的人。
水平不行的,即便給他一百次機會,依然出線不了。
再者說,一般人打個三四局,體力也就不濟了,留在那裡白白捱揍,還丟人,因此也不是所有人都會一直耗在那裡。
馬括跟羅傑夫在第一個環節裡贏得非常愉快,直落兩盤,輕鬆晉級,連汗都沒有出過。
不過想想也是,他們交手過的物件,不論是以靈巧見長的且鞮侯,還是以力量見長的丘林氏勇士,都是國手級別的人物,只要參賽,肯定能進入決賽圈拿個名次。
如今,他們僅僅是從數千人的海選之中勝出,確實沒什麼好值得驕傲的。
之所以他們沒有遇到強手,那是因為且鞮侯和大部落的勇士們,是直接進入了決賽圈,壓根就不會參加前兩輪的選拔。
晉級得如此容易,讓馬羅二人都有一些驚訝,稍微生出了一些焦躁之心。
第二輪的選拔,同樣非常地粗放,只是人數相比起第一輪選拔來說,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