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列陣(第1/2頁)
章節報錯
話說李敢站在寨門口,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應對。
在李敢的心目中,這次剿匪就是一次比狩獵都要輕鬆的軍事行動,因此在出發時只帶了一頓飯的乾糧,重型裝備一件都沒有帶。
沒有攻城器械,去攻城,跟送死沒什麼兩樣。
雖然對面只是一座木頭搭的寨子,卻也不是徒手容易爬上去的。
然而就此撤退,也不是李敢的作風。
李氏將軍們,戰敗的不少,臨陣脫逃的從來沒有,甚至連撤退的都沒有。
馬括四人來到了李敢身邊,準備和李敢共商對策。
趙充國道:“要破城不難,只是要付出點代價。”顯然,趙充國口中的代價就是要死人。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充國有什麼辦法就說吧。”一場仗打下來,李敢終於是開始正視趙充國。不論是個人能力,還是臨陣指揮,趙充國發揮得有板有眼。
趙充國道:“此寨門乃是木寨門,木頭要想扎住,必然需要繩索綁縛。我們派出敢死隊,去將綁縛在木頭上的繩索斬斷,然後將木門推開就行。”
李敢道:“如果木頭扎得深,恐怕也不好推倒。”
趙充國道:“那就用刀將木頭斬斷。”
馬括已經知道了李敢的脾氣,知道此時勸李敢退兵已經是不可能的事,只能全力配合李敢打下這座山寨。
看了看地形,馬括道:“扎得再深,也是木頭,一刀斬不斷,多斬幾刀總能斬斷,如今只有這個辦法了。”
李敢只是思考了一瞬間,就打定了主意,喝道:“組織死士,去強開寨門!”
底下早有基層軍官開始組織人手。古人選擇死士的時候,一般都是那樣幾種原則:是家中獨子的,不選;家有父母妻兒需要養育的,不選;娶妻未生子的,不選;父子從軍的,不選子,兄弟從軍的,不選弟。
總得來說,就是使得中華傳統的忠孝之道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當然,如果這些死士能打了勝仗後活著回來,得到的封賞也是很豐厚的。
漢軍去強攻寨門,雖然危險係數很大,倒也不是必死之局,因此選拔之時也沒有搞得那麼悲壯。
不一會,選了七八十人出來。
趙充國道:“軍侯,寨門狹窄,正面接戰的人不過十餘人,強攻時有五十人漸次攻擊最好。”
李敢聞言,覺得有理,下令道:“選五十人出來,編為五組,一組十人,輪番攻擊。”
打仗是個體力活兒,不可能讓一個人從頭殺到尾。
一般都是第一線搏殺的人,打一會就換一撥人下來。不然一線搏殺計程車兵,即便沒有被敵人殺死,也累死了。
李敢下完軍令,扭頭看著趙充國,等著趙充國繼續獻策。不知不覺,李敢已經把趙充國當成了自己的參軍。儘管軍侯是不配參軍的。
趙充國繼續道:“強攻的五十人,只帶盾和刀,衝到寨門下面直接找繩索去斬,斬斷繩索之後就推寨門。如果寨門推不倒,那麼就把寨門斬斷,讓後軍衝進去。”
李敢下令道:“死士卸下弓弩,列隊!”
趙充國道:“剩下的人,選一些箭法好的人,登上東西兩山,壓制寨內土匪。”
李敢笑道:“這好說,我李敢的軍中什麼都可以缺,唯獨不缺箭法好的人!”
箭法,是李氏將門的獨門秘籍,尤其以李廣最為登峰造極。李敢在平日裡練兵事,也常將射術作為重要科目,而射術,也是李敢和黃光較量之時的殺手鐧。
不多時,又選出了兩隊,各五十人,充當弓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