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夫道:“打獵本身就是細犬的強項,不僅體力好速度快,身手敏捷,智商還高。現在又是五隻細犬一齊出動,分割包抄的戰術它們都能玩得出來。”

趙充國道:“正是。本身班次年紀小,李風功夫又不好,有細犬輔助他們,打獵不至於沒有收穫。正好打獵又能鍛鍊他們的騎射能力。”

要說班次這麼小的年紀,就去打獵,很是超乎馬括的想象。

殊不知匈奴人從孩童時代開始,就騎著羊,追著兔子老鼠滿草場地跑。等到稍微大一些以後,才要開始騎馬。

要把班次放到匈奴裡,早就開始自食其力地打獵了。

如果單論騎射的經驗來說,匈奴人是遠遠地超過漢人的。然而匈奴人的戰鬥力遠遠低於漢人,可不僅僅是裝備的原因。

話說戰爭,比得從來都不是個人的勇武,有時候人的韌性更是還在勇武之上。

匈奴人勇則勇矣,卻只能打順風仗。一旦形勢不對,立馬做鳥獸散。

漢人則不同,千年以來的農耕文明,賦予了漢民族世所罕見的韌性!

只要給他們一個堅持的理由,面對再大的困難都不會退縮一步。

這也是漢民族一次次地創造絕地逆襲奇蹟的原因,更是漢人打仗可以以少勝多的原因。

要從這方面來說,李風已經是一個合格計程車兵了,甚至是一個優秀計程車兵。

只要把騎射練熟,絕對是一個可以馳騁沙場的悍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

“李軍侯,好久不見!”不多時,四人趕到了李敢的軍營。

守門的軍士認識馬括和羅傑夫,蹴鞠比賽的時候可是恨馬羅二人恨得牙癢癢。

如今馬羅二人成了自己人,他們就又像崇拜英雄一樣給於馬羅二人特殊的禮遇。

比如守門的軍士進軍營通報的時候,馬羅二人可以坐在他們的位置上喝水。不過提前進軍營是不可能的,那是鐵的紀律,違反了要殺頭的。

李敢見馬括一行四人到來,站在了自己的大帳外迎接:“哈哈哈……馬兄弟,羅兄弟,今次剿匪有你們相助,李某如虎添翼啊!”

看到馬羅二人身後還跟著兩個人,尤其是還有一個少年,李敢問道:“不知這兩位是?”李敢疑惑馬括怎麼還帶了個少年過來。

馬括道:“這位是趙充國,這位是王浩,都是跟我經歷過生死的兄弟。”

李敢聞言,拱了拱手,道:“幸會!”

看著王浩倒還算個把式,對趙充國這麼個半大的孩子卻不以為意。

趙充國和王浩分別還禮。

被人看輕,趙充國也不以為意,因為他也沒把李敢放在眼裡。

如果讓李敢知道趙充國的戰績,恐怕立馬要佩服得五體投地了,那就是戰神一般的存在。

在這個時代,入武廟的有四個人,前三人分別是衛青、霍去病和李敢的父親李廣,而最後一個就是趙充國!

甚至有人說李廣在這裡面都算是濫竽充數,李廣能夠入選,司馬遷要佔一大半的功勞,卻唯獨沒有人質疑過趙充國。

喜歡縱橫西漢請大家收藏:()縱橫西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