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會議圓滿完成(第1/2頁)
章節報錯
話說馬括投石問路,底下的掌櫃們已然是分成了兩派意見。
當然了,最終肯定不止是兩派,只是暫時只有兩派人發聲而已。
給馬括的時間不多,所以馬括直接畫出了他的大餅:留在邯鄲可以,但是如果日後馬氏發達了,那麼留在邯鄲的人就只能喝湯了,能吃上肉的只能是跟著走的人。
風險和收益是對等的,不能讓跟著自己一窮二白起家的人吃虧,也不能讓牆頭草們沾光。
想要吃肉,就得跟我走。
當然了,跟著馬括走的,也可能“投資”失敗,到最後連草都吃不上,全看掌櫃們如何權衡了。
後面說話的掌櫃,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聲音,只見他說完之後,有人跳出來說道:“還有甚好猶豫的,少當家年少有為,智勇雙全,我馬氏家族必將在少東家手裡發展壯大,反正我老馬是跟定少當家了!”
被人一反駁,剛才說話猶豫的掌櫃不服氣了。雖然他真的是在猶豫,但是自己猶豫是一回事,被人說出來批鬥就又是一回事了,說得好像自己貪生怕死似的,便反駁道:“咱可不能跟你比,你打小就舞槍弄棒,如果不是你老爹攔著,你早就從軍去了。現在大當家帶著族人去隴西郡從軍,恐怕正合你意吧!”
那個“老馬”正要出言反駁,馬括擺了擺手阻止了二人的爭吵,說道:“二位先莫著急,先聽聽別的掌櫃還有沒有什麼意見?”馬括時間緊張,可沒工夫聽他們倆在這裡扯皮。
眾人聞言,也漸漸安靜了下來,等著看有沒有別的高論。
只見趙雲捻著下巴,說道:“少當家文武雙全,大家都看在眼裡。前有勇戰匈奴,後有智鬥縣令。”
趙雲先是誇讚了馬括一番,馬括微笑著不置可否。這個趙雲在裁縫鋪裡可是表現出了一點點投靠馬通的心思,馬括在想趙雲會說出什麼不利於自己的話,而自己又該如何應對。
趙雲稍頓了頓,繼續道:“自古成就功名者,無非文武兩道,我等從商之人則是賤業。雖說是賤業,卻衣食無憂,這都是託老當家的福,給了咱們這個基業,如果沒有這份基業,咱們還是流民響馬,連個賤業都沒有。”
此話一出,又有幾個掌櫃的點頭稱是。馬銳收服人心很有一套,他們就算投靠別處也念著馬銳的好。
趙雲繼續道:“方才少當家也說了,咱們馬氏遷往隴西郡,是為了斬將殺敵得軍功,成就一番基業,那麼不知少當家是否給我等讀書人留下了用武之地呢?
畢竟我等武藝不精,上陣殺敵連個大頭兵都不如,但若是能有文治之途,才是我等用武之地,還請少東家明鑑。”
馬括笑著點了點頭,心道:看來趙雲這兩天還是認真思考了一番,決定繼續跟著馬家走,只是擔心自己在馬家會變得沒有地位而已。
馬括道:“趙掌櫃說得沒錯,我也正有此意。即便趙掌櫃不說,我也正要和諸位說道說道。諸位現在已經算是小富之家,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我知道諸位都有野心,都想要建功立業,青史留名,我馬括也想。
正如趙掌櫃所說,建功立業無非文武兩道,我上黨馬氏要走從軍一道,從政一道也不可偏廢。我大漢國以武從政,出將入相自來不乏其人,當今大將軍衛青便是一例,馬括不才,欲效仿大將軍之事,不知諸位是要從我還是助我?”
馬括前面一大段,基本上就是把趙雲的觀點闡述了一遍,表達了從政是自己未來的規劃,所以學文的人不要擔心沒有用武之地。
最後一句話才是表達今日的目的的話。
從我,就是跟著我幹。
助我,就是協助我,跟我是攻守同盟。
說得再直白一點,就是說從我的人,大家今後就是一家人了。助我的人,大家只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