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冤情(第2/2頁)
章節報錯
幫趙王妃排憂解難,至少也能得個人情吧。
“駕……”馬括一馬當先衝在了前面。
轉過最後一個彎,馬括終於是搞清楚了狀況:
一群送葬的村民擋在了馬車前面,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著,正是一出冤民找青天大老爺申冤的場面。
剛才馬車擋在那裡,所以馬括三人才只聽到聲音,沒看到場面。
站在馬車跟前的正是趙王妃和公主劉禾,還有一個男孩,也是那日去媧皇殿的那個男孩。
在趙王妃和冤民中間隔著幾個護衛,為首的一個正是馬護衛。
看到馬艾,馬括內心稍安。馬艾是老熟人,又是趙王府的一個小小實權派人物,有他在,很多事情要好辦得多。雖然未必能幫上什麼忙。
一心想要表現一番的馬括,隻身向前走去。
趙王妃一眾人見這邊有人過來,均是回頭來看,馬括和他們一一見注目禮示意。
劉禾看到了跟在馬括身後的王浩,咬牙切齒地瞪了一眼。王浩也不甘示弱地回瞪了一眼,嚇得劉禾朝趙王妃身後躲了躲。
趙王妃用手抓緊了劉禾的手,目光看向了馬括,微笑著點了點頭,像是給馬括鼓勁。
馬括見狀,暗道看來今日攀上趙王妃有門,成敗就在今日了,一個跨步就走到了馬護衛身邊,道:“你們為何攔路至此?不知事死如事生,應當及早讓逝者入土為安嗎?”
西漢時期是華夏文明中“孝道”上升到至高無上地位的時代。
所謂上行下效,帝皇家裡人人遵從孝道,到民間百姓就更是如此了。
有漢一朝,外戚一直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和皇權、相權共同瓜分著朝堂的權力,而外戚勢力的領頭人就是“皇太后”。
如果給西漢朝的皇太后們挨個寫個傳,篇幅恐怕不比皇帝傳的字數少,而且都是貨真價實地執政政績字數,不帶一個宮鬥字眼。
有孝道如此,那麼對待死者的態度就大為不同。在西漢朝,有那麼一部分窮人之所以陷入貧窮,是因為借錢厚葬父母,才變得貧窮。
雖然後來的宣帝劉詢,也就是劉病已下詔禁止民間厚葬之風,但是效果甚微。
其中緣由,和西漢朝的另一項制度也有密切的關係,那便是“舉孝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舉孝廉是平民踏入仕途的一條途徑,而孝廉也是官吏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想要當官,或者在官場裡更進一步,厚葬是堅決不能省的。
即便是不想當官,在厚葬這樣的風氣盛行之下,如果想要特立獨行,就會陷入輿論攻擊之中。
再加上“事死如事生”的理論綱領在上,厚葬之風才變得屢禁不止,成為了人民的一項重要負擔。
有這樣的緣由,馬括這一句話問出來,很有殺傷力,相當於一句話直接把對方陷於不仁不義之境地。
送葬的隊伍有十多人,男女老少都有,其中尤以一位女子哭得甚是傷心,旁邊還牽著一個半大的孩子。
看來是這女子死了丈夫,孩子死了父親。
馬括話音剛落,那女子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哭道:“大老爺冤枉啊!民女沒有不孝之心,我夫君他死得冤枉啊!”
馬括今日誠心要表現,又見馬艾和趙王妃不言語,便接過了主動權,成為了話事人。
馬括知道事情有蹊蹺,便問道:“你有什麼冤屈?為何不去縣衙伸冤?”
女子哭道:“縣衙路縣丞被捕入獄,哪裡還有什麼好官!我夫君就是被官府給害死的呀!”說這話,哭聲欲甚,哽咽得幾近昏厥。
馬括回頭看了眼趙王妃,想了解一下趙王妃的心思。趙王妃還是沒說話,依舊只是點了點頭。
馬括心道:只要你沒意見,我就伸張一回正義了!
喜歡縱橫西漢請大家收藏:()縱橫西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