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2/2頁)
章節報錯
至於貴人就多了,漢匈和平時期,雙方的使者絡繹不絕,甚至下一波出發的使者還能和上一波回去的人在半路上碰巧見了面,雙方把酒言歡,順便交流一下資訊,以便下一波使者採取更好的策略。
當然了,這些貴人們也兼具著打探漢朝虛實的任務。
在那個時代,使者就是探子,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實。
當年高祖劉邦北擊匈奴,就是派了好幾波使者出使匈奴,想要打探匈奴虛實。那時匈奴首領是一代雄主冒頓單于,乾脆來了個將計就計,漢使一來,就將自己的精銳部隊全部隱藏了起來,把老弱病殘拉到了陣前,成功地騙過了劉邦的耳目,使得劉邦做出了輕兵前行,突擊匈奴的決定,最終被冒頓單于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不得出,史稱“白登之圍”。
後來還是用陳平計,大行賄賂才得以逃脫。
照此分析,大廳裡的匈奴人和鮮卑人應該就是他們自己的貴人,出使大漢之際順道消遣一番。至於刺探虛實,意義其實已經不大了。
漢匈兩家相愛相殺的百年裡,雙方投降的人都不在少數,甚至不乏高階官員。這些人帶去的情報可比自己去刺探要有深度的多。
馬括又看了看旁邊還有一桌的那幾個人,他們應該是膠西國的人,地位應該還不低,只是不知道此時來趙國幹什麼。
膠西國是從齊國分出的一個小國。前文說過,削蕃之策從漢文帝開始就進入了實施階段,而漢文帝開刀的物件就是趙國和齊國。
趙國由先前的七郡之地,被瓜分到現在僅剩下邯鄲一郡,齊國也分出了大大小小的七個國家,膠西國便是其中之一,可以想象膠西國根本就大不到哪裡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有趣的是,劉徹在成為太子之前,就是被封為了膠東王,膠西國的鄰居。
膠西國彈丸之地,沒甚好耍處,來大城市玩一玩也可以理解。馬括後世就是小城市的人,出差旅遊如果去了北京上海,也會發個朋友圈,畢竟去大城市還挺稀罕的。
然而蹊蹺的是,齊國故都臨淄城也是當世幾大城市之一,放現在說就叫“一線”城市,跟邯鄲城不相上下。按說膠西國的人出去娛樂,一般都會去臨淄,不會去邯鄲。
就像後世一個蘇州人出門,肯定優先考慮上海,而不是去北京。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個膠西國的人肯定有貓膩。自己剛才又無意之中說了詆譭膠西國王的話,恐怕已經被此人給惦記上了。看來以後對這個膠西國貴人還是要小心為妙。
當然了,如果要說勢力,太子劉丹自然是最大的勢力了,穩穩的地頭蛇名號,誰也奪不走。
那個吳費現在是劉丹的耳目,恐怕明日一有機會,就會把這裡發生的一切去稟告劉丹。
當然,劉丹那個草包聽不聽,聽了以後放沒放在心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有了這麼幾位牛鬼蛇神的表演,馬括心裡感慨:真是誰都不敢小看呀!
剩下沒出聲的幾位還不知道是哪路神仙呢!大城市果然套路深!
吳費風波之後,馬括幾人也很少再說話了,只是靜靜地喝茶聽書,偶爾交流一些“學術問題”。這裡可是貨真價實的“人多耳雜”。
不多時,劉丹從裡面走了出來,身邊跟著兩個人,一個就是江充,另一個是位女子,衣著甚是華麗。只見那女子媚眼如絲地挽著劉丹手臂,顯然是剛剛滿足過一番。
喜歡縱橫西漢請大家收藏:()縱橫西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