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馬括的一句牢騷,把司馬遷給引了過來。司馬遷落座之後,朝著自己剛才坐的桌子一招手,道:“田兄,這邊有高人啊,咱們來這裡坐。”

那人聞言也不惱怒,跟著就過來了。

“這是吾兄田仁。”司馬遷介紹道。

馬括和羅傑夫對著司馬遷只是拱了拱手,說了聲“幸會”之後,便沒再說話。

不是沒話說了,而是內心無比地震驚,不知道該說什麼。司馬遷是誰啊,那是一位震爍古今,史學界的宗師呀!

可以不客氣地說,漢朝可以沒有劉徹,但是沒了司馬遷,就要失色不少。沒了劉徹,還可以有劉二徹,劉三徹,說不定乾的還要比劉徹好。

劉徹之所以可以成就不世武功,和文景二帝積攢下的財富有些直接的關係,不僅僅是物質財富,更多的是政治財富。正是文景二帝不遺餘力地削蕃,基本解決了內亂的隱患,讓諸侯王失去了造反的實力,才使得劉徹可以全力對外。

不是文帝和景帝軟弱,劉恆和劉啟做夢都想揍匈奴,景帝劉啟甚至都穿上鎧甲手擒寶劍要上朝去了,最後卻硬生生地忍住了,攘外必先安內,無奈啊!

可要是沒了司馬遷,後世的史官就沒有了氣節,沒有了至高無上的標榜,我華夏文明不知道要失去多少瑰寶!

須知我華夏文明最寶貴的財富便是“史”,史便是前人的智慧,我華夏子民坐擁數千年先民智慧,一脈相承,回到世界之巔只是時間問題。

落後只是暫時的,輝煌才是常態。

如今面對這樣一位如何誇讚都不為過的“聖人”,馬括心中的震驚可想而知。

經過幾次烏龍事件之後,“久仰大名”的話他們可是不敢亂說了,因為許多在後世大名鼎鼎的人,在現在還是個無名小卒,亂說話很容易露出馬腳。

田仁大咧咧地過來一落座,和馬括羅傑夫看了個對眼,只見三人都是面露震驚之色。

司馬遷好奇地看著這三個人,道:“你們認識?”

馬括和羅傑夫趕緊拱手道:“原來是田大人,失敬,失敬!”

原來這個田仁,是跟隨衛青出征時的一個參軍,馬括和羅傑夫被衛青召見的時候見過幾次,只是這位田大人不怎麼發言,也沒被衛青點過名字,因此馬括不知道他的姓名。

田仁可是對馬括太熟悉了。羅傑夫在田仁眼裡最多算個眼熟,可馬括就不一樣了。幾番策對,就連衛青都讚歎不已。雖然當著面沒怎麼誇馬括,背後可是說了不少讚賞的話。

田仁見是馬羅二人,道:“馬大舌?羅傑夫?”

羅傑夫點了點頭,馬括道:“在下改名叫馬括了。”

田仁道:“你二人為何來到此處?”

按地位,田仁在馬括二人之上,因此直接問話倒也不算失了禮節。

“我二人從定襄回上黨家中辦了些事,如今奉大將軍之命來邯鄲辦事。”馬括答道。

田仁點頭道:“我也是剛奉大將軍命來邯鄲。”

馬括和田仁對視了一眼,便沒有再說下去。馬括是來執行秘密任務,不知道田仁的底細。儘管他非常想讓田仁幫他一起打探訊息,怎奈還是謹慎為好,萬一田仁和自己的任務有衝突,反而弄巧成拙了。如果誤了大事,衛青那裡可就交代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