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我的家(第2/2頁)
章節報錯
“聽馬元說,你和馮遂打過交道了?”馬大舌剛坐下,馬父便開口問道。
“是的。”
“你可知那馮遂是什麼來路。”
“聽他說是馮唐兒子,將門之後吧。”馬大舌回想起馮遂的介紹,如是答道。
“那你可知馮唐來路?”馬父繼續問道。
“不知。”
“這馮家和我馬家還頗有淵源,論起來差不多要到一百四十年前了。”馬父停頓了一下,倒了杯茶,喝了一口。
馬大舌知道這是說來話長了,也不插話,坐著默默地聽著,盤算著一百四十年前能是什麼時候。此時西漢立國大概一百年,再往前推四十年,差不多是秦滅六國時期的事情。
只是不知道父親口中的馬家和馮家是抗秦聯盟,還是秦軍袍澤,亦或是一對死對頭。
見父親杯子空了,便續上茶水。
停頓一會捋了捋思路,馬父繼續道:“馮遂祖上便是上黨人士,世代居住在上黨。馮家到了馮亭這一代,做了上黨太守,那時候上黨隸屬於韓國,馮亭自然就是韓國官員了。那時候正值七國紛爭,亂世之世,我上黨郡在馮亭的治理下頗為欣欣向榮。”
馬大舌心想,馮家在上黨郡經營一百多年,恐怕早已枝繁葉茂,勢力根深蒂固。如今自己家為匪,馮遂為官,卻不知父親所說的和馮家的淵源到底是敵還是友,如果與馮家為敵,頗為不智。
馬父說一陣,歇一陣,繼續道:“再後來,秦國漸漸強大,秦國佔領了魏國的河西之地後,便把目光看向了上黨。我上黨郡歷來便是軍事要地,不容有失。在馮亭的帶領下,我上黨郡軍民一心,使得秦軍遲遲不能突破防線。”
馬大舌心想:上黨地區除了發生過長平之戰外,貌似再沒發生過什麼有影響力的大戰了,怎麼便成了軍事要地了?
殊不知上黨之所以稱為軍事要地,是因為先秦時期諸侯林立,中華文明的主要活動範圍又集中在陝西東部和河南西部一帶,這一區域自西向東,再向北劃了個圓弧,剛好將上黨郡圍了個半圓,上黨郡在山上,又是一片高地,對這些區域形成了俯衝之勢,堪稱進可攻退可守,確實當得起軍事要地之稱。上黨地名的意思,便是贊其地勢高聳,與天為黨之意。
後來華夏文明區域不斷變大,文明中心也由單中心變成多中心,文明重心漸漸東移,上黨漸漸地成了華夏文明的腹地,其軍事地位便漸漸隱沒了。
“秦軍見上黨久攻不下,便對韓國施加壓力,戰場加急進攻,外交上迫使韓國割讓上黨郡。秦國虎狼之師聲名遠播,馮亭不願上黨人民劃歸秦國治下受罪,便率領上黨軍民投降了趙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韓趙魏本是一家,上黨和趙國接壤,又離邯鄲很近,趙國便接納了馮亭投降,派出了廉頗率軍駐守上黨。”
馬大舌聞言不以為然,如果當時馮亭知道歷史走向的話,恐怕投降了秦國才是最好的選擇,才是不使上黨人民遭受苦難的正確決策。有時候投降還真不一定是壞事。
又停頓了片刻,馬父繼續道:“秦國派王齕率軍來攻,趙國派廉頗來守,雙方你來我往相持不下,轉眼過了好幾年。
秦趙兩國在這一戰打得規模越來越大,戰場局勢越來越兇險,雙方都壓上了各自的國運,誰都輸不起,相持幾年之後,兩國的人口,糧食,後勤補給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誰都拖不起了,都做出了要決戰的決定。
秦國悄悄派出了白起,趙國派出了趙括。趙括不知秦軍是白起領軍,疏忽大意地輸掉了戰爭,致使趙國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趙括也戰死沙場。
也是在此戰之中,馮亭也戰死沙場。”
說罷,馬父唏噓不已,眼中彷彿還有淚花。
後面的故事馬大舌就很熟悉了,秦國贏了這一戰之後,又經過了幾年的修養,緊接著便橫掃六國,統一了天下。趙括紙上談兵的典故,便是從那時說起來的。只是聽父親這麼一說,趙括好像也挺冤的,莫名其妙地背了這個鍋。照這個情況,趙國不管派誰來都難免一敗。
白起戰神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只是……
“我們和馮家的淵源又從何說起呢?”馬大舌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趙括,便是咱家先祖!”
喜歡縱橫西漢請大家收藏:()縱橫西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