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黃光將部下分為幾隊,各司其職,對林場進行圍獵。羅傑夫射術小成,技癢難耐,進入林中跟著林中分部幹著分割包圍的活兒,馬大舌跟著黃光朝著目的地疾馳而去。

林外一馬平川,黃光帶著部下不一會就到了預先設定的地點,將部下軍士按慣例排開,等著獵物出林。

在外面可以看到林子裡面一片雞飛狗跳,當然是沒有雞也沒有狗了,那就是鳥飛鹿跳。不時地有一群鳥受驚騰起,在林子外面也可以很好地看到獸群被趕到了哪裡。

看著獸群出林子還需要點時間,黃光便和馬大舌閒聊了起來:“馬兄弟,不知道這結陣迎敵有沒有什麼章法可講?”

黃光自然是沒有讀書的資源,更不用說“兵書”這種限制流通的書籍了。如今放著馬大舌這本活兵書在,不問白不問了。馬大舌有意結交黃光,自然是有問必答,此外他也想在黃光的部隊身上印證自己的一些想法。畢竟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把兵書上的理論應用到實戰中還是有一段距離要走,黃光身上有自己所缺乏的實踐經驗。

如今有黃光部隊演習這樣的天賜良機,肯定不能錯過。如果等到日後去到戰場上再印證,代價太大,再萬一出個差錯可就回不來了。

馬大舌略思忖了一下,道:“兩軍相交,士氣為上,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也就是說誰計程車氣高,誰的勝算就高。”士氣帶來的優勢馬大舌可是深有體會,當初百十號步兵生生地擋住千餘騎兵,靠得可不就是士氣。

“假使林中奔跑的是敵軍,他們倉皇逃竄的過程中,必然是不在意生死的。如果當他們出了林子以後,發現自己唯一的逃生路上有一群人攔在了路上,黃兄弟以為他們是會跪地投降呢,還是殺出一條血路呢?”馬大舌也沒把問題說透,而是提了一個問句。

即使是問句,答案也是顯而易見,敵人必然會殺出一條血路,這是人之常情,換誰都一樣。之所以用了問句,無非就是給黃光留了一點面子。

黃光天資聰穎,馬大舌話音剛落,他便想通了其中的道理,冷汗再次流了出來。不過雖然心中慌張,臉上並沒有表現出來。

只見黃光掉轉馬頭,面朝部下,喊道:“兒郎們,狩獵之目的便是練兵,爾等當打起十二分精神來!假使林中被驅趕的是匈奴賊,他們馬上就要衝出林子了,我們應該怎麼辦?!”

“殺!

殺!

殺!”

聽到這震耳欲聾的喊殺聲,馬大舌渾身泛起了一陣雞皮疙瘩,鼻頭一酸感動得差點流出淚來,心想:我漢家兒郎能在華夏大地上成就不世基業,和先民們無畏的氣勢密不可分。

在這一瞬間,馬大舌暫時地收起了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向這個時代,這個時代的先民們致敬。

他相信,他們都相信,即便裡面衝出來的是為了逃命殺紅了眼的匈奴人,“勇”字大旗,也只會在漢軍這邊。

收起了激動的情緒,馬大舌繼續道:“軍心可用,士氣可用,我軍必勝,不過為將者也要體恤部下性命。如果打得是持久戰,多一條人命便多一分勝算。打仗便要處處算計,以多算戰少算,自然勝多敗寡。”

本來這一段話是打算嚇唬住黃光以後說的,更顯得有一副高人姿態,哪知黃光戰前動員能力和漢軍計程車氣遠遠超出了自己的預料,於是馬大舌這一番建議的含金量也縮了些水。

顧不得想這些,馬大舌繼續道:“敵軍衝出來氣勢如虹,我軍雖是以逸待勞,卻難免被敵軍銳氣所傷。如今之計,應當在敵軍必經之路上設路障,挖壕溝,等敵人一出林子便遭遇大挫,再用弓弩騎射壓制敵人,致使敵人不能寸進一步。待到那時,是殺是俘,全憑軍侯定奪了。”

黃光越聽越是心驚,越聽越是歡喜,聽到最後哈哈大笑了起來,馬大舌話音剛落便立馬下令手下去挖壕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