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馬羅二人跟著黃光到了營帳,問到了“大比武”之事,黃光心中奇道:“這二人到底什麼來歷,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

心中疑惑,臉上卻不能表現出來,當下耐心地解釋道:“每年十月,軍中都有一次大比武。不僅有個人弓馬技藝的比試,還有行軍打仗的較量。”

黃光大致一解釋,馬大舌立馬就明白了,原來這就是一次全軍大比武。比完單項,還有集體專案。最後那個行軍打仗的較量,估計就是軍事演習了。

看來和自己去參加匈奴大比武還不是一回事。想來匈奴的大比武也和大漢的目的是一樣的,只是不知道誰先學得誰。漢匈這一對相愛相殺的大冤家,還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啊。

不得不說,身份還真是個好東西。沒身份的人,求天天不應,求地地不靈。有身份的人,便可以得到很多方便。

馬羅二人現在深有體會。剛才黃光解釋的一番話,就是一件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別看著表面上黃光客客氣氣地耐心解釋了一番,心裡還不知道怎麼鄙視自己呢。

不過這樣也好,背靠大樹好乘涼,現在仗著衛青的名號省了許多麻煩,以後還是要把身份弄得高貴一些才好。即便自己不高貴,也要找一顆大樹。這個時代,最大的大樹,當然就是劉徹了。

幾人聊了一會,聽到帳外開飯的梆子聲響起,黃光便招呼馬羅二人起身去吃飯。

西漢時期的邊軍將領,大多是還是和士兵同吃同住的,營中同吃同住,戰場上更是身先士卒,因此軍隊凝聚力也非常的高。

不過同吃同住只是說吃得是同一鍋飯,可不代表長官們也須要去排隊打飯。凡事適可而止,過猶不及。和士兵們同甘共苦,也不能沒有一點上下級的尊卑之別,不然命令下出去,就沒了威嚴。

馬大舌看了看,伙食也很簡單。一大鍋肉湯,一大框餅,還有一鍋鹹菜。馬羅二人和黃光一起,自然也不需要去排隊打飯,早有人盛好擺在了桌子上,三大碗肉湯,一筐餅,加三碟鹹菜。

肉湯裡全是大肉塊,早就燉得酥爛,還有幾塊像蘿蔔樣的東西,看著就過癮。餅說是餅,其實更像是窩窩頭。估計就是雜糧面摻到了一起,捏成了塊後烤熟的,鹹菜看著也像是蘿蔔乾。

總得來說,說不上有多好吃,但是看著也不難吃。

馬羅二人在化工廠工作的那幾年,早就練就了一副鐵嘴鋼胃。跑過工地的人都有體會,有的時候吃飯條件是真的艱苦。就別說食物怎麼樣了,碗筷都湊不齊。總之就是將就著能把食物送到嘴裡就行,其他就什麼都顧不上了。

現在軍營中雖然條件簡陋了一些,但好歹有碗有筷,有肉有菜,馬羅二人也不客氣,二話不說抄起筷子就開吃。

喝了一口湯,吃了一塊肉,湯是真濃,肉是真香!肉的濃香,加上那不知是既像蘿蔔又不像蘿蔔的菜香混在一起,喝了一口,馬大舌感到更餓了。

肉也是真瓷實,不像後世養殖場圈養打激素的肉,軟塌塌的,這鍋肉雖然燉得酥爛,嚼起來是真有嚼勁。

撈了一塊菜吃了一口,像蘿蔔,也像芥菜。管他呢,口感也不賴。

又喝了一口湯,伸手拿了一塊餅,張口就咬。

這餅一咬,差點把馬大舌的淚給咬出來。

剛才吃肉喝湯那叫個爽,可是這餅叫什麼口感啊。後世吃得許多饅頭燒餅,都是用細糧做得,自然吃得好入口。即便是很多號稱“粗糧”的東西,裡面也是摻雜了大量的糖和油,以提高口感。

馬大舌吃的這個餅,可是正兒八經地粗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