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張神仙對眾人做出了安排,羅傑夫心裡暗暗埋怨趙充國當了老師,面露不悅之色,趙充國也當下反唇相譏。

馬大舌趕緊圓場,道:“多謝天師安排。有勞充國兄弟了。”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趙充國也不是計較小事之人,道:“馬大哥言重了,小弟也有請教馬大哥的地方。”

趙充國雖然勇猛絕倫,卻也是心思縝密。征戰匈奴時,便發現馬大舌經常語出驚人,便也存了心思與馬大舌交好。

眾人吃完飯各自散去,不在話下。

晌午剛過,便有人來叫門,趙充國起身去看,原來是修房子的工匠到了。

班娘出門來接待,馬大舌、羅傑夫和班次也來打下手。

出門一看,把眾人嚇了一跳。烏泱泱的一片人圍在外面。原來里正說了張神仙家裡要修院子,村民們便自發地過來幫忙。他們或者受過張神仙恩惠;或者希望結個善緣,日後有事好求張神仙;或者有人看到大家都來了,自己不來說不過去。

各種緣由不一而足,結果便是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出人來幫忙,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紅紅火火似趕集一般,好不熱鬧。

那時候某一家辦事也講究村民都幫忙,不需要付工錢,只需要管一頓飯就好了。而幫工的人,有的不光自己來吃,家裡孩子沒人照料的還把孩子也喊來吃,主家也不介意。反正家家戶戶都是如此,誰也不吃虧。這個習俗一直影響到兩千年後的今天。

只是現在商業發達,幹什麼事都能找到專業的人,不需要親戚朋友、街坊鄰居幫什麼忙,這個習俗已經淪落為純粹的請客吃飯,上個禮錢,熱鬧熱鬧了。

班娘做事雷厲風行,當下就和工匠頭目接上頭,商討如何施工。三下五除二地敲定了施工方案,工匠頭目便招呼人開始幹活。

修房子的工匠是專業工匠,他們自帶著很多工具和材料。一些可以就地取材的東西也不需要備,隨用隨取,一切看主人家。如果主人家自己備料,他們只收個工錢;如果主人家家境好,想省事,他們也能包工包料。

顯然張神仙家裡屬於不差錢,想省事的戶口。

因此班孃的活兒也好乾,大事定好以後,當個監工就行了。

村民們每年都要服一月個的勞役,幹過最多的活兒就是修城牆,已經不知幹了多少年了,都是熟練工,彷彿大家都是多年的搭檔一樣,工地上看著井然有序,還頗有一番後世繁忙工地的景象。

班娘在一旁看著施工質量,也不時地指揮一下,見眾人活兒幹得慢慢漸入佳境,閃在了一旁休息著。

馬大舌湊過來,對著班娘道:“班娘姐,我有一事相求,不知當講不當講。”馬大舌也不知道古代的禮數,試探著問著。

班娘一臉疑惑地看著馬大舌,見他一臉嚴肅不知道有什麼大事,道:“馬兄弟莫要客氣,能幫上忙的必定不推辭。”

他們幾人雖然也相處了些時日,但畢竟還是有一點點生疏。

馬大舌道:“我想請班娘姐教我識字。”

班娘聞言一下笑了起來,道:“識字都是小孩子的事情,你這麼大年紀了也想要學?”調笑了一句,班娘疑惑著繼續道:“我觀你也不是沒家教的人,怎麼會不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