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團聚(第2/2頁)
章節報錯
嘴裡卻道:“趙兄弟好眼力,宰了倆嘍囉。”當下把與趙國太子劉丹的衝突說了一遍。
趙充國聽了,道:“好好練功夫吧,不是每次都有這般好運。”別看趙充國年紀小,卻一副師兄教訓師弟的模樣。
又把玩了一陣魚腸劍,道:“在我北地,要論鑄劍,還要數班家。黃家的東西到底差了點意思。不過這劍鞘倒是著實精緻。”
聊了一陣,天色漸晚。忙碌一天,眾人也都累了,各自沉沉睡去。
……
天剛矇矇亮,眾人醒來各自忙碌。
班娘生火做飯,趙充國和班次灑掃庭院,張神仙在屋簷下晨練。馬大舌和羅傑夫起床時看到大家忙碌的模樣,摸了摸後腦勺,很不好意思,便看看有沒有什麼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實也沒啥事情。以前趙充國學藝的時候,只有他一個人幹活,也不用費多大功夫,如今多了這麼多人,一盞茶的功夫就全收拾停當了。
幾人吃過早飯,趙充國領著馬羅二人去找里正。
那時的里正與村民的關係更像是家長和孩子的關係,還是非常融洽。後世杜甫《兵車行》中載“去時里正與裹頭”,不就是一幅長者送子弟參軍的畫面嗎。
再加上張神仙在鄉里超然的地位,擴院子的事情自然是沒有什麼阻礙。
然而,漢承秦制,秦尚法。漢初為了休養生息,好多法律執行並不嚴格,需要賦予人們一些自由,釋放活力,一切以恢復生產為主,許多小犯小錯並不追究,官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隨著社會發展程度越來越高,社會中的不安穩因素反而成了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那就必須管理了。所以,到了劉徹掌權之後,律法執行也慢慢變得嚴格了,這也是武帝朝酷吏多的原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人情歸人情,公事歸公事。在自己的職責範圍之內,里正自然不會有任何的阻礙,甚至還會不遺餘力地予以支援,但是自己職責範圍之內的事情,還是要盡到責任的。
在里正處登記完後,里正便隨趙充國三人到院子處檢視地形。裡裡外外、仔仔細細地檢視一番後,見沒有什麼不合律法的地方,便不再囉嗦,道:“按充國報的尺寸,完全沒有問題。如果嫌不夠大,還可以再向南擴一丈,再大可就不行了。前幾日剛有修庭院的遊匠路過,想來正在鄰鄉,如果需要,我去將他們喚來。”衝著張神仙的面子,里正說話很是客氣。
趙充國騎馬打仗一把好手,對這些一竅不通,不敢擅自做主,便問班娘意見。
班娘道:“不知他們手藝如何?手藝好,價錢自然不在話下。手藝不好,縱使省下銀錢,日後卻生出許多煩惱。”
里正道:“不知諸位見過我家旁邊那處院落沒有?那便是他們去年新起的房子。如果看得過眼,便找他們就好。”
經趙充國解說後,眾人也記起了那處院子。當時他們還討論說那處院子修的比別家好呢。當下不再猶豫,班娘負責此事,便開口道:“如此就勞煩里正大人了。”
“哈哈哈,好說好說。”能賣得張神仙府上一個人情,他們還是很樂意幫忙的。
地盤又多了一一丈,幾人便在地上畫著設計,想要將外院規劃得盡善盡美。
班娘到底出生大戶人家,見多識廣,三兩下就將院落畫了個大概。馬羅二人畢竟來自後世,雖沒學過土木建築,好歹也算是“沒見過豬走吧,還沒吃過豬肉?”的主,也能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見。只是馬羅的有些想法,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還無法實現,更何況北地邊疆地區條件更加簡陋,只能留下些許遺憾。修房子的事,趙充國和班次自然是插不上話了,乾脆起身在一邊練起了武藝。
眾人商量得差不多,班娘仍唸唸有詞地在地上完善著構圖。馬羅二人見幫不上什麼忙,也站起身來,跟著趙充國有樣學樣地練起了武藝。
這時,遠處有一人風塵僕僕地趕來,正是那裡正大人。眾人停下手中活計,待里正走近後,道:“你們二位是馬大舌和羅傑夫?”
馬羅二人面面相覷,不明就裡,道:“正是,不知里正大人有何吩咐?”
里正大人笑道:“倒沒什麼吩咐,這裡有你二人的家書,老夫是來送信的。”
“多謝里正大人。”馬大舌一頭霧水,心想:“什麼家書?難道還真有什麼時空穿越局,連這種服務都有了?”
喜歡縱橫西漢請大家收藏:()縱橫西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