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不屑的撅著嘴笑,“那就找個窮人家的好了,以後吃不飯的時候,也好到孃家來蹭飯啊。”

“你不說話,沒人當你是啞巴。”邱氏皺著眉,讓她別啥話都插。

曾氏撅著嘴,不以為意,算是沒有再吭迅雷看看。

屋裡幾個都看著邱氏,看她咋決定。

邱氏也得好好想一想,既然吳子川和胭脂提出來,她看了崔氏,又看看吳子昀,“你們覺得咋樣?也都說說。”

“胭脂和子川的擔心有道理,那陶二郎也還算不錯。”崔氏想了下沒有說出來。

這樣的話也和沒有說一樣。

“我再想想。”邱氏也實在拿不定主意,她過年的時候也去過吳媒婆家,吳媒婆雖然也同意了,但卻沒有動靜,她就知道吳媒婆不想再出啥不好的,她尤其在乎說媒成不成,好不好。

今兒個輪到二房的做飯,崔氏讓吳子胭他們照看吳嬌,叫邱氏幫著看看火,她炒菜。

邱氏知道二媳婦兒向來穩妥,想了下,沒讓吳子昀幫忙,“你穿著新衣裳,就別往廚房裡鑽了。”

吳子昀有些忐忑的回了屋。

摘菜的時候,崔氏小聲跟邱氏道,“也不是我覺得我們家不過好,那陶家境況看著確實是要比我們家好,他們家結親也結的熱絡,子川和胭脂都是有見識的人,又要在村裡辦大作坊,他們可能是擔心,那陶家跟我們結親有別的啥想法,以後子昀嫁過去,他們不是真心待子昀。”

邱氏臉色微變,這也是她擔心的地方,“那要不再相看相看?就怕人家說我們挑,挑來挑去,倒是沒有好的了。”

崔氏想到吳子川看那陶二郎的眼神,就笑道,“娘,我們家現在日子過的也算不錯,再說有子川和胭脂撐著,子川又念著書,他們是子昀的大哥大嫂,我們就挑一有啥?”

說到底,邱氏有些底氣上不去,實在是家裡鬧出不少事兒,都快成笑話了。看著掙了些錢,但卻遠遠稱不上富裕。

最後邱氏還是決定再看一下,晚飯沒吃完,她就拿著饃饃,出了門,找吳媒婆。

吳子昀先問了陶家二郎的事兒,邱氏就把吳子川的話說了,“找個老實穩妥的。”

吳媒婆是最瞭解結親這裡面的道道,聽她一說就明白過來,本來她不想再管老吳家的親事,村裡也不止她一個媒婆,但想到吳子川和胭脂提出來的意思,她想了下,就道,“要說老實穩妥的,我這裡還真有一個,你要是想看看,我明兒個把那男娃給你叫你瞧瞧。”

邱氏忙問,“哪的人?小子人品咋樣?“

吳媒婆介紹道,“吳家村過去的李家壩子的人,家裡五個兄弟,他老大,今年十七,家境不太好,這小子人倒是穩妥持重的很,也跟他祖父學了手藝,會編筐子籃子簸箕啥的,長的國字臉,兩個眼睛不小,忽閃忽閃的,雙眼皮兒,長長的睫毛,一字眉,就是有點黑。“

“黑不是毛病,我們莊稼人天天地裡忙活著,哪有多少不黑的,他爹孃咋樣?”邱氏點點頭,問道。

“他爹也是老實人,他娘有點跛腳,很和善的人。”吳媒婆實話實說道。

邱氏想了想,“那就麻煩你了。明兒個見見男娃兒咋樣。要是男娃好,日子總能過出來的。”

吳媒婆應聲,“是啊,這結親挑合適了,以後就過得舒心。”

次日,吳媒婆就跑了一趟李家壩子,特意叫了吳子曉幫忙趕車帶著她去的,讓他先好好看看李家的家裡境況,又領著李大郎過來。

沒有吳家老宅領,直接領到她自己家。

李大郎長著四方臉,一臉古銅色,兩個大眼雙眼皮和,有些侷促的笑,一看就是老實實誠的人。

邱氏聽吳子曉說了他家裡的境況,“五間堂屋,也是土坯房,頂上蓋的瓦,他爹孃我也見了,看著是挺和善的,底下三個弟弟一個妹妹,家裡鋪了好多活兒,我們去的時候,正在編筐子簸箕,等月底趕廟會賣。”

見了李大郎,大家倒是滿意這男娃兒,只是不提他家境,底下還有幾個弟弟妹妹,以後就還有妯娌關系,吳子昀嫁過去就是長嫂,又不能分家出去,要操持的太多了。

邱氏讓吳子胭叫了吳子川過來。

吳子川過來看了下,跟李大郎問了些話,“除了編筐子簸箕,你還想過別的沒?”

李大郎知道他是相看的人的大哥,見他氣勢淡定,神色清淡,話卻說的溫和,讓他覺得比面對對方爹孃祖母還要緊張些,有些結巴道,“編的..有..大的小的,我也正想著…編一些花樣…編的更結實點。”

吳子川點頭,“筐子籃子倒是有很多川,你能想到編別的花樣,路子就寬了不少。”

李大郎不好意思的笑,“我想的也是能多掙些錢給家裡。”他是老大,底下還有弟弟妹妹,所以要擔負多些責任。

吳子川看向邱氏。

邱氏又說了幾句,招呼一聲,就和崔氏幾個陸續出去,他們得回去商量一下。

吳媒婆看天快晌午了,就幹脆留了李大郎吃飯,也好等信兒,吳家要是有意,也好回家商量看。

吳子川也一塊去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