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守法冒險者,違法冒險者更招半島國民厭惡。

冒險者行兇傷人,入室搶劫的新聞屢見不鮮,隔三差五登上頭條。

半島國內,輿論不過是財閥的玩具,媒體的爭相報道只是在轉嫁矛盾,順便藉此壓制日趨壯大的冒險者團體。

實際上,半島冒險者遇害的情況不在少數,但各大媒體從不報道。

輿論的帶動下,半島民眾對冒險者這個群體有著根深蒂固的偏見:“一定是違法公會來營救他們的同伴了!”

“那種傢伙怎麼可能那麼好心,我看他肯定是來殺人滅口的!”

人聲鼎沸,舞臺下的人們對冒險者既懷恨在心,又十分畏懼,他們的眼神絕非看待同類的眼神,而是看待怪物一般望向孟明。

披著人皮的怪物!

在半島民眾的心目中,冒險者和魔物別無二致,當一個人類強大到匪夷所思的境地時,他又和怪物有什麼區別呢?

不同孕育仇恨!

人類會因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孕育出難以置信的憎恨,並且世代相傳,仇恨的鎖鏈一旦成立,將會捆綁住每一代人。

冒險者與普通人之間的仇恨鎖鏈已經成形!

孟明感受到強烈的負面情感,指向性的憎意同樣算作信仰之力的一種:“領域可以消化信仰之力,反饋本體,根據信仰之力的基調,結合法則,繼而點燃神火,這就登臨神座的步驟。”

總結起來簡單,實際的操作步驟簡直難如登天,法則力量的領悟牽扯到方方面面,而積攢信仰之力是最簡單也是最艱難的。

凡人成神,需要海量的信仰之力,阿卡納計算過,以地球這點人口,即使全世界的人類只信仰一位傳奇者。

地球八十五億人,全年十二個月,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四小時全天候不停歇提供信仰,至少也得耗費百年時光,方可登臨神座。

先不談這方案是否有可行性,即便全世界人類信仰同一人物,也僅有一絲可能性,失敗的機率更高。

信仰之力純粹與否亦是成神的關鍵,【整容魔】雖是半島民眾的信仰之源,但這點量實在是杯水車薪,完全不足以幫助其進階為領主級。

溫熱的白光湧入林玲的四肢百骸,驅除了深入骨髓的冰寒,她完全恢復過來:“孟明,你怎麼會在這裡。”

她有許多疑問,可環顧四周,現在不是說話的時機,神情狂熱的半島島民投以仇恨的視線,恨不得將他們吊死在十字架上。

“快點離開這!那個女人很危險!”

林玲可以體會到孟明的強大,但她並不認為孟明在這種情況下抗衡半島最負盛名的明星冒險家。

這麼做,簡直是站在了半島冒險界的對立面上,且由於兩人身份緣故,極有可能引發國際問題,讓事情變得複雜化。

林玲已經變得堅強了,她不想因為自己,把別人牽扯進來:“你快走!通知大使館!千萬不要去當地的冒險者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