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著慶國公這興師問罪的態度,君其琛依然是一副淡漠的樣子,道:“這就是賜婚聖旨,是皇上對我的恩典,父親若是有什麼

不滿,可以去找皇上,兒子絕對不攔著。”

聖旨已下,正所謂君無戲言,慶國公現在去找錦榮帝不管說什麼,都不可能讓錦榮帝收回聖旨,不僅如此,還可能會因為慶國

公的不識相而怪罪他。

這麼淺顯的道理,慶國公自然知道,而且他知道君其琛肯定也知道,卻還說這種話,擺明就是不將他這個父親放在眼裡!

“你少給我裝糊塗!我和你母親之前給你說了那麼多親事,你都不同意,這些日子一直在皇宮,回來皇上就下了這個聖旨,你告

訴我這和你沒有關系?怎麼?翅膀長硬了,連婚事都不讓我這個做父親的插手了?”

慶國公夫人劉氏見此忙拍著慶國公的後背,安撫道:“國公爺息怒,和孩子置什麼氣?再說,終歸是一門喜事,您之前還在煩惱

他的婚事,如今不是能省了不少事?”

慶國公世子君其志走上前來,看著面無表情的君其琛,心裡就一陣不爽,面上卻是一陣和氣。

“父親,母親說得對,不管怎麼說,總歸是一件喜事,其實,兒子早就說了,三弟自小就是個有主張的人,對於三弟的事,根本

就不用擔心?”

慶國公夫人和君其志這番話與其說是勸慶國公,倒不如說在火上澆油。

一般而言,不管是嫡子還是庶子,能年紀輕輕有君其琛這樣的成績,做父親的都是面上有光。

慶國公一開始得知這個被自己忽視已久的兒子居然得到了皇上的青睞,卻是有幾分驕傲的,可很快,這份驕傲就被憋屈和氣惱

給取代。

君其琛此人,自小就待人冷淡,對慶國公這個親生父親,也沒比對陌生人好到哪裡,所以慶國公對這個兒子是不喜的,慢慢的

也就忽視了,直到他立功回來,慶國公才恍然發現,這個兒子已經長大了,只是那令人討喜的性子卻依然沒變,甚至變本加厲

了!

並且,他的任何事,慶國公都無從插手,就連他居住的院落,沒他的指令,自己這個做父親的都不能進去。

慶國公因此發作過幾次,可君其琛也就一臉淡漠的聽著,也不會反駁什麼,更不會爭辯,但最後會用行動將其隔離的更遠,讓

他無從下手,也無從發洩。

有時候慶國公真想當作沒有生過這樣的兒子,可是,理智告訴他,不行,放眼望去,他們整個侯府,最有出息的也只有君其琛

了,放棄這個兒子,對他來說,將會是更大損失,而且鬧到皇上那裡去,終歸面上無光。

所以慶國公就強壓著怒火,再加上劉氏吹得枕頭風,就尋思著給君其琛說一門親事,好管束於他,雖然知道以君其琛的性子,

肯定不會同意但是婚姻之事,從來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即便君其琛如何不願意,終歸還是他這個父親說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