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府書房之內,呂不韋跪坐與上座,目光深沉著看了二人一會,隨後緩緩開口:

“大秦終究是王上的大秦,何況,王上已經成年,你等以後做事說話要注意分寸。”

呂不韋眉頭微微輕蹙,似有些不滿,語氣沉重了幾分。

臣子罷了,怎敢對君王的決定有疑議?

兩人聞言都是面色變了變,從呂不韋的話語之中,他們嗅到了一些東西。

當今秦王已經成年,加冠禮在即,距離秦王執掌朝政的日子已經不遠了,許多人都在觀望呂不韋的態度,畢竟秦國朝野一直都是呂不韋在執掌攝政。

這也是呂不韋權傾朝野,被許多有人之人暗中抨擊,用位極人臣來譏諷他的原因。

可隨著嬴政的年紀漸漲,呂不韋的身份其實也有些尷尬了。

呂不韋是要讓權還是繼續執掌下去,這個問題本身就很複雜,也是許多人在觀望的點。

但呂不韋自身卻對此等說法一向是不屑一顧。

在贏子楚逝世前,他可是特意被這位只在位一年的王,認了弟弟,成了嬴政仲父。

他一心為秦,收攏天下有才之士入秦,使得秦國無論在國力、政治、軍事、農事等各方面都有了極大的提高。

他沒什麼好擔憂的,早在嬴政剛剛登臨王位不久時,呂不韋便曾與嬴政講過一個關於齊桓公和管仲的故事:

“當年齊桓公為管仲之仲父,每當有大臣去找齊桓公的時候,齊桓公必說:‘去找仲父!’。

旁人便開始議論:‘事事找仲父,這個王未免當得太輕鬆了吧。’

齊桓公得知此事後沒有大怒,反倒解釋說:‘我先前沒有得到仲父的時候,當這個君王確實艱難。如今我得到了仲父,做這個君王是真的很容易。’”

呂不韋解釋說,他講這番話是為了告訴嬴政,做君王不需要事必躬親,把事情交給臣子他)去做即可。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他認為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君王如果德行不足以服眾,人民便可以站出來推翻他。所以君主為了減少自己的過錯,就要把權力下放,接受人民的監督,讓賢明的人一起治理國家

呂不韋說的很明確,而他也確信嬴政明白他話中的意思。

君賢臣明,是呂不韋自認生平所遇的一件幸事!

“相國大人,吾等謹記!但……”

而在此話中,嗅到一些東西的兩人,神色有些猶豫的開口。

呂不韋眼神半垂,落在二人身上,沒有說話。

一時間,莫大的壓力讓二人覺得心中有些喘不過氣來。

明白了呂相不想繼續聊下去了,二人也唯有拱手拜別,起身離去。

呂不韋沒有挽留,只是目送兩人走了出去,待得人走遠,神情才漸漸凝重了起來,他如何感覺不到嬴政的態度變化,而這帶來的也是朝野的震盪,所有人都在觀望,等待。

“權力、地位……”

呂不韋眯了眯眼睛,他很清楚權力的重要性,更明白,他與嬴政之間的權力交接會引起多大的震盪。

有時候坐到一個位置上,你自己便沒了選擇,因為很多人會逼著你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