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然而就在宣佈李顯複位太子的兩日後, 武皇封李顯為河北到元帥, 討伐東突厥汗國。李顯開始發愁了,他這輩子可從來沒有打仗啊, 這剛被封為太子就要去打仗,肩負重任啊!
突厥以“匡扶李唐為名”起兵進軍,武皇讓李顯為主帥,就是為了打臉突厥人。
“父親,這次陛下是真的用心重用幫你啊, 打一場漂亮的勝仗,你就能積下功勞,為以後打下牢固基礎!”李長寧覺得這是一件很好的事兒。
“可是我一點行軍的經驗都沒有,這要是吃了大敗仗,可就是要被大家嘲笑啊。”李顯憂心忡忡,他看了看屋子裡的妻兒們,握住了韋氏的手,“蓮兒, 我也捨不得你們,去遠徵啊。”
韋氏雙眼炯炯有神,鼓勵道:“顯,這是你揚名的好機會,別怕!若是此次立下國功,你手握兵權,今後繼位大統絕無人敢敢異議,你就會得到民心!”
“父親無須著急, 武皇這麼安排自然有她的道理。”李長寧心裡佩服著祖母武則天的精明和睿智,“蠻夷群起作亂,聖上借用李家之名,一來擊碎突厥人的口號,二來為父親爭取利益。”
本焦躁難安的李顯聽韋氏和李長寧這麼勸,心裡便放寬了些。
果不出其然,武皇又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副元帥,由他代理元帥親徵。也就是李顯掛個名頭跑一趟,真正指揮作戰的是狄仁傑。
接下來太子李顯要接見群臣,武皇準奏內史王及善的奏請,太子親往皇宮南城,召見文武百官,以整頓紛亂局面。
李顯又聽取了韋氏和李長寧的建議,接見群臣,要恩威並施,語氣和善,但不能失了太子威嚴。既要對擁護他們的人好,又要照顧到那些反對派,讓擁護李顯的老臣們充滿信心,讓反對派心生畏懼。
李顯去召見群臣,而觀國公楊慎交也入了宮,參加了這場召見朝會。
事後楊慎交來了夜華宮,李長寧親自煮茶,請楊慎交品評以表謝意:“多謝觀國公相助,上回對付武延秀、武瑤兒才會那般順利。”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天理之常。”楊慎交微笑對李長寧道,喝了李長寧煮的茶,茶香四溢,更是神清氣爽。
直到此次楊慎交參加了太子召見群臣的朝會,才知道為何武皇要召回李顯即位。無論的朝中的文武群臣,還是朝外的黎民百姓,皆對李家王朝充滿了信心,所以武皇還位於李氏是一種現實的必然。
“可我還是覺得心有疑惑。”李長寧輕輕嘆氣,雖然他們現在有一定的實力,可武家班根基深厚,真正勢力遠在李顯之上。
韋氏打算用緩和友善的態度迷惑武家班,暗中迅速壯大自己,可眼下困境是,太子迫切壯大勢力,武三思等人就會借機暗中作梗,必會引起武皇的猜忌和不滿。
李顯坐上了太子之位,可這個位置坐得不穩不牢,武皇又疑心頗重。武皇真正希望的並不是扶持兒子,而是讓天下臣民都真正擁護愛戴自己,而李顯也會對她構成威脅。武皇最最擔心的是,一旦李唐舊勢力重掌大權,她苦心經營的一世心血付之東流。
“郡主有何疑惑?”楊慎交願為李長寧分憂。
“父親如何能鞏固勢力,而得到武皇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援呢?”李長寧思索著這個問題,這也是韋氏耿耿於懷的心結。
楊慎交嘴角洋溢起淺淺的笑容:“這有何難?做一件讓武皇尤其歡心和放心的事兒,就能得到武皇信任。”
哦?只需要做一件事?李長寧微怔,脫口而問:“是什麼事?”
“太子賜姓‘武’。”楊慎交緩緩而答。
“你!”李長寧驚住,這父親怎麼能改“李”姓為“武”呢,豈不是很沒有原則?
“太子孤單軟弱沒有安全感,而這個天下的實權都掌握在武氏諸王手中,如此太子就能得到武皇絕對的信任,這個“武”姓其實是個保護傘。”楊慎交解釋道。
李長寧望著楊慎交的眼色緩緩變得柔軟,楊慎交說得沒錯,父親想要改變孤立無援的境地,就必須和武氏人關系融合,姓氏一時改了今後也還能再改回來。
“國公當真是大智慧之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李長寧笑了,楊慎交這個主意可是解了他們家人眼下最大的難題。
“我願隨時為郡主解惑。”楊慎交臉上的笑容總是陽光而明媚的,這般照亮她人的心。
於是在李長寧將楊慎交的建議轉告給父母,李顯與韋氏思量後,欣然接受。李顯親口對武皇提出改“武”姓,武皇也非常高興。
武皇選了個好日子,召見了李顯、李旦、李令月以及武三思、武攸暨等人,召集他們同在甘露殿訓話。
“你們都是朕的親人,這個天下,是我們大家的。若是有朝一日朕不在了,你們必定要顧全大局,互相體諒,必不可二虎相爭,自損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