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開口要陪甘奇去的人並不十分多,還有更多的人低頭不言不語,但是甘奇已然很滿意。他也並未想過真要帶著幾千讀書人上陣殺敵,只要這些讀書人在態度上支援自己,就已經足夠了。

報紙一期接著一期,甘奇也不斷寫文,之後的文,就不是頭前那般單純帶節奏的文章了,而是真正開始詳細分析邕州戰局之事,甘奇身後也有高人,這個高人自然就是曾經在邕州剿滅儂智高的狄青。

報紙之文,不僅甘奇在寫,更有許多其他年輕士子在寫,甘奇是來者不拒,連孔子祥都提筆寫了一篇文章,詳談羈縻政策上的事情,見解高低倒是兩說。

幾日之後,皇城,垂拱殿內。

今日朝會,所以垂拱殿內文武上百,列班站好。

仁宗的龍椅,並不華貴,甚至都算不上金光燦燦,反而材料多是木頭,與其他朝代的龍椅相比,顯得稀鬆平常,連仁宗坐的高臺,也並不很高,只有幾個臺階。

所以朝會上的皇帝,也就並不顯得那麼高高在上,這不知道是不是趙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原因所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就連大宋的皇城,比起漢唐,甚至比起明清,也顯得小了許多,建築的雄偉之感更差了不少。

仁宗趙禎白髮越發的多了起來,環看一番,慢慢開口:“眾卿近幾日可曾看過報紙?”

報紙是什麼東西?滿朝文武,其實都是知道的,就是太學一眾學生弄的一個邸報一樣的東西。但是真要問他們看不看,只能說偶爾看了一眼,也是當時文彥博之事甚囂塵上的時候看的,吃瓜群眾不少。

但要問最近他們看沒看?還真沒有幾個人看,他們一個個每天在衙門裡公文都看不過來,哪裡有心思去看什麼戰球比賽與開封府的案件偵查。

所以皇帝這麼一問,滿朝諸公,多是一頭霧水,不明所以。卻也有人真的就看了最近的報紙,比如包拯,所以包拯答道:“陛下,老臣倒是多有閱覽。”

仁宗點了點頭,笑道:“看來眾卿大多是沒有看過了,朕倒是喜歡看這報紙,說一些民間之事,百姓娛樂,案件偵查,倒是極有樂趣。”

仁宗是皇帝,與這些大臣不一樣,平常一年出不得幾次皇宮,對於民間之事自然比這些大臣們有興趣得多,更重要的是,這報紙可是仁宗從內庫裡拿錢資助的,他自然沒事要看看。

剛剛接替文彥博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韓琦,此時上前接道:“陛下心懷黎民,對於民間之事如此上心,這是萬民之福,更是江山社稷之福。臣當以陛下為楷模,往後也多多關心百姓之事,這報紙,從今日起,臣當每期必看。”

仁宗聞言點了點頭,又道:“韓卿,頭幾期的報紙,你也當尋來看看。實未想到,如今百姓對邕州戰事也如此關心,普通百姓也能如此心繫社稷,這是好事。”

“哦?邕州戰事?不知哪裡有報紙,臣也看上一看。”韓琦又道。

仁宗倒是顯出幾分高興,抬手示意身邊太監去尋報紙,口中還有話語:“最先議論寫文議論此事的本是太學甘奇,後來議論的文章越發多了起來,最近一期報紙,連續七八篇文章,皆是各處士子學生議論之文,雖然見解不一,有深有淺,但是有些還說得很有見地,眾卿回去之後都可讀上一讀。年輕士子們多論國事,此為朝廷言路開明之見證,集思廣益,兼聽則明,江山帶有人才出啊,極好極好。”

韓琦聞言,連連點頭,卻是這頭在點,心中卻不以為然,並不覺得這些年輕讀書人有什麼見識,反倒是韓琦頻頻抬頭去看皇帝趙禎,年輕士子有什麼見地不重要,皇帝趙禎的態度才重要。

老祝為本書開了一個vip群,群號:,管理員位置十個,先到先得,時不時發點紅包照片什麼的。來水。再謝huajunren兄弟的盟主!)

喜歡回到北宋當大佬請大家收藏:()回到北宋當大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