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的食品廠建設的非常快, 第一期的廠房已經建好了, 只等著晾幹後裝修投入使用,二期的廠房也在同步建設中。

食品廠的各種執照也都已經辦理了下來, 廠名是楊立東起的,直接就叫做東盼食品廠。盼盼一開始還反對, 想讓他取個更響亮一些的名字,可楊立東卻認準了這個名字,盼盼也就不再過問了。畢竟她也不會取名字,她的家紡店的名字就是簡單毫無創意的。

至於饅頭註冊的商標就更好記了, 他們家的饅頭也已經經銷了大半年,周圍的鄉鎮對他們也都熟悉,都知道楊莊村楊家的饅頭好吃。楊立東索性就把商標註冊成‘老楊家’,這樣既簡單又好記,也不至於讓老顧客弄混淆了。

魏大海搶走的幾個代賣點雖然不再賣楊家的饅頭, 可是超市的老闆卻默契的從沒對顧客提起。周圍的居民也只以為還是楊家的饅頭,只不過味道不同大家還是吃的出的。

再來買時總會問上一句‘你家的饅頭怎麼不如以前好吃’之類的話,這些也都被超市的老闆嬉笑著敷衍過去。說到底魏家的饅頭現在就是藉著楊家的名頭在銷售。

楊立東自然看明白這些,就像盼盼說的, 現在他們的廠子剛剛建起來, 他不可能和魏大海一樣靠給商家讓利的模式爭搶市場。畢竟他的銷售點多, 牽一發而動全身。

其實市場競爭是難免的,這時候他慶幸自己的饅頭店早早的邁出了一步,他現在有自己的廠子,有了品牌, 像魏大海家這樣的小饅頭店和他家還真不能相比。

盼盼很是關心楊立東會怎麼做,自家的生意被魏家搶了,她也忍不下這口氣。

楊立東很快就想到了解決的方法:“我們給所有的代賣點都免費製作了一把戶外的遮陽傘,傘身印上我們廠子的名稱和地址電話,每家的代賣點也都掛上了我們的商標。這樣一來,既給新廠做了廣告,又能讓我們家的饅頭更有辨識度。”

盼盼贊成這麼做:“這樣的話,幫魏大海代賣饅頭的幾家也糊弄不過去了。”

“嗯,魏大海搶走的那五家代賣點,也都是很小的超市,它們都是在村子的路口,位置還不錯。不過正因為這樣,每家周圍都還有兩三個同樣的超市。我就在他們周圍又重新發展了幾家代賣點,掛上了我們的商標。”

不過魏大海這次的做法也給他們提了一個醒,以後等到廠子穩定下來,他們還是要建立起自己的銷售點,和超市合作還是有利有弊的。

盼盼想了想又提醒楊立東:“咱們也可以給代賣點設立一個激勵的政策,價格不能降,但每年年底可以給銷量大的幾家一些贈品之類。”

楊立東也點頭同意:“我也想到了,就和他們設定一個量,銷量要是達到了,咱們廠裡就免費幫他們製作統一的店鋪門頭,這樣也可以幫我們做廣告。”

這倒是一個好辦法,畢竟現在和他們合作的都是一些小型的超市商鋪,免費製作這些對他們還是有吸引力的。

楊家的招牌一打出來,魏大海送貨的幾家頓時就糊弄不過去了,有喜歡吃楊家饅頭的就去了新的代賣點購買,魏家饅頭的銷量一下子就降了下來。

魏家的饅頭店規模確實很小,也是在自己家裡收拾出了一間屋子,魏大海借錢買了一套裝置,楊愛英和她婆婆負責在家裡做饅頭,魏大海負責銷售。

魏大海的生意眼光確實敏銳,楊愛紅和楊愛英打電話時不過順便抱怨了幾句楊立東兩口子不講親戚情分,開饅頭店生意好也不請她幫忙。魏大海在旁邊聽到了就立馬對這個生意上了心。

這幾年,他一直是眼高手低,小生意看不上,大生意做不了。眼看著家裡的日子越過越窮,他也是著急要翻身。

原本做饅頭這樣的小生意他是看不上的,可是一聽說楊立東做這個生意都要建廠了,他就動了心。

其實,他如果按照楊立東的模式,慢慢發展自己的銷售點,也不是不可行的。可是他卻想著可以迅速的擴大銷量,把生意做大,所以他直接找上了楊立東開發好的銷售點。

魏大海畢竟也是生意人,他知道自己可以低價搶生意,楊立東的銷售點這麼多卻不可以降價,他原本的打算就是先借著楊家的名頭回籠一些資金以後,再擴大自己的生意。

楊立東現在把自己的品牌樹立了起來,一些老顧客就留住了。魏大海家的饅頭當天就剩下了不少,超市的老闆全部就給退了回來。

剩下的饅頭魏大海自然捨不得浪費了,第二天又回鍋餾了一遍摻在新饅頭裡面準備繼續賣。這就是一個惡性迴圈,幾次下來,魏家的饅頭是徹底賣不掉了。

幾家代賣點的老闆也是很後悔,其實魏家一斤讓出一毛錢的利潤,同樣的銷量他們一天也就是比以前都掙十幾塊錢。可是後來,魏家的饅頭不好吃,別說多掙了,還把以前的老顧客丟失了不少。

沒有代賣點幫著賣饅頭,魏大海一家只能每天少蒸一些在自家往外銷售。可是楊立東卻在離他家不遠的超市設立了一個代賣點,這下,他家的生意是徹底做不下去了。

魏大海忙活了一通,沒有掙到錢不說,家裡又欠了兩萬塊的外債。這錢是他家的兒子在外面借來的,魏大海直到這時才知道這錢是有利息的,而且還不低。

欠了高息借款,魏家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天天被堵在門前要債。在楊家的食品廠開業的時候,盼盼聽說他家最後把房子賣了還賬,一家子現在只能在村裡租了一間房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