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又結束了?”

身在某處空間口袋內的吳冬看著面前的投屏又亮了一處,頓時升起一種無趣感。

“這遊戲也太簡單了吧?”

在吳冬的面前,是一款來自地球三國聯網的超大型,科幻幻想類遊戲——evr。

這款遊戲主打的是星際開拓,遊戲者可以駕駛最初的單人載具,到後面的巡航艦,戰略艦,乃至是行星級戰艦在廣闊無邊的宇宙虛空之中探索。

特別是其中的地圖只廣闊,不僅涵蓋了地球所在的銀河系,更有侍女座星雲,仙女座大星雲,獵犬,麥哲倫等等人類目前可觀測到的諸多河系。

並且除了這些現實中真正存在的河系之外,還有很多地球人策劃想象出來,模擬,並以發現者命名的虛幻河系。

這些現實與想象的河系共同存在於evr這款遊戲之中,組成了一個虛幻卻又相對真實的幻想宇宙。

數以億計的腳人投入其中,以玩家的身份製造艦船,探索宇宙,成為一個又一個的星球領主。

初時見到這款遊戲的時候,吳冬真的是被驚到了,他完全無法想象,僅以地球人類的科技高度,是如何做到這種將想象創造力發揮到如此極致的程度。

誠然,

以吳冬這個將自身科技樹提升到了七級文明高度的掛逼而言,evr這款遊戲存在著諸多不切實際的漏洞與不合理之處。

比方說,

星體的數量不正確,某些河系與特殊區域沒有準確描述,乃至是星體形態過於單一,不切實際的過度解讀。

這些,

都是evr這款遊戲的不真實之處。

不過說到底,這也僅僅只是一款遊戲。

是供人娛樂,

了不起帶著些許教育的目地罷了。

又不是什麼嚴謹的科學專案,一個遊戲能做到這種程度其實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而當吳冬拋去了這種吹毛求疵的心態沉浸於遊戲之中後,也深深感嘆於evr這款遊戲的腦洞之大。

並且吳冬這種個體既文明的存在最欠缺的地方,莫過於想象力的不足。

哪怕以吳冬目前的科技水平,能夠輕鬆毀滅地球,可但以想象力而言,吳冬終歸還是一個人。

相比於結合了整個文明種族想象力的人類面前,吳冬依然卑微如螻蟻。

這也是吳冬當初為什麼沒有太過干預人類科技走向,且在科技達到一定高度以後便離開了地球的原因之一。

憐憫?

愧疚?

不捨?

都不是,

唯圈養而。

吳冬就是需要一個種族,可以為他提供源源不斷又穩步有序的想象力。

哪怕這些想象力在很多時候都是無用之功,但只要它們能夠在吳冬需要靈光一閃的時候幫助他,

這樣其實就足夠了。

而在宇宙萬族之中,難道還有什麼比母族更能夠完美承擔這個角色的嗎?

無論是行為,思維方式,還是對人,對物的理解程度與對待邏輯,恐怕沒有任何種族可以取代人類在吳冬生命中的地位。

evr這款遊戲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證明了在這段‘圈養’的過程中,吳冬並非是單方面付出卻不求回報的那一個。

而是由於兩者之間所求之事完全不對等,如此才導致這種予取予求的‘圈養’能夠毫無波瀾的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