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老魏早上好!”

“早上好!詹姆斯你這是要去上班?”

“嗯,上班,我可不像你們這些家屬,每天過得就是安心養老的日子,搞得我現在都想要快點退休了!”

“你可別這麼說,我其實也羨慕你的工作,而且你們賺的信用點可比我們多!我們現在就算想要找工作都沒地方了!養老?你看我這身體,比三十歲的小夥子都棒!”

“說的也......我去,我得走了,不然就趕不上電梯了!”

“好!晚上來我家喝兩杯!”

“那我一定帶上好酒!”

這是早上某個金髮碧眼的男人黑科技職工,以非常標準的普通話與一個身穿背心褲衩遛狗的中年人之間的對話。

而如這樣的畫面,在這個方圓五十萬平方公里的地域屢見不鮮,可以說是隨時隨地都在出現類似的情況。

只因為這裡黑科技帝國首都——科技之城,

自從五年前吳冬獲得了原本屬於南方聯盟的五十萬平米自主地之後,吳冬便將這裡打造成了他的專屬帝國。

其中佔據曾經佔據三分之二的沙化土地在物質轉換機的神奇功能之下,被改變成了各種有用的物質。

而這個過程僅僅只是持續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吳冬就將他這個在聯合政府看來能夠輕易割讓的基本盤打造成了整個星球上最富饒的土地。

沒有之一!

緊隨其後吳冬又命令晨曦無限度生產各種用於建築,工程的奈米機器人,以旁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將黑科技帝國的框架建造完畢。

其中最重要的工程當屬黑科技帝國的首都——科技之城。

三年,

僅僅是三年的時間,這個在外人看來堪稱奇蹟的城市,就這麼每天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擴層。

三年的時間能做什麼?

以大秦的建築能力為例,如果全力而為,且各方面物資與批文都不耽擱的情況下,三年的時間就足以將一個小城市煥然一新。

而對於吳冬來說,三年的時間,不僅將黑科技帝國的時候科技之城建造完畢,其無論是規模還是風格,都完全迥異於聯合政府的那些‘國際性’大都市。

首先,在佔地一千平方公里的科技之城內部完全不存在任何低於三千米的建築。

徹底打破了常規的平房,高層與別墅的這種建築方式與居民區,取而代之的則是數目眾多,平均高度4359米,直徑7公里,最高6000米,直徑15公里的塔型建築。

這些建築內的居民則是當初選擇離開故土,且攜家帶口跟隨吳冬的那十幾萬職員與他們的家屬。

現在這些塔的內部,則是以平均50米為一個‘樓層’每個樓層住著一萬到三萬不等的居民。

也可以將這些樓層比作聯邦政府管轄的社群。

而雖然黑科技帝國的所有公民都住在塔內,但他們對此卻並沒有任何不滿。

這不僅要歸功於塔內的各種生態系統,以及天氣模擬環境幾乎與外界沒有任何差別,甚至要比外界更加隨心所欲。

綠茵,數目,各種花草這些植被,甚至是小型的瀑布,假山,在塔內的公共區域應有盡有。

就連太陽與月亮輪迴交替,雨季和凜冬交錯,乃至於特殊的‘樓層’還存在雪山與瀑布這樣的地方。

再加上這些天氣都處於人工智慧的控制下,塔內的居民們完全可以選擇適宜的天氣著裝。

如果對公共區域的天氣有所不滿的話,塔內的居民完全可以在他們的自主空間內,選擇他們最喜歡的天氣與景物。

且這些景物完全都是真實存在的,居民們可以觸碰,乃至進食。

而想要要求更多的話,那麼就只有努力工作,為黑科技帝國做出更大的貢獻,那麼他們的工資,既信用點也就會隨之增多,並且他們的等級待遇也會變得有所不同。

所有公民按照在黑科技帝國的職位以及等級不同,所分配的個人空間大小與功能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最低等的居民就是二等公民,這些人在塔內可以擁有五百平米的自主空間,且還擁有每隔三個月對自主空間進行一次重新設定的權利。

聽著就像是重新裝修對不對。

其實這麼說也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