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會這樣?

不對!

不對!

都不對!”

二號實驗室內,

吳冬滿身憔悴,且面容瘋癲的檢視各種資料。

但無論怎樣都彷彿找不到他想要的結果,以至於吳冬再次將所有的資料推翻,重新建模。

而這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吳冬已經數不清他經歷了多少次這樣推倒重來的過程了。

曾經吳冬的眼中沒有任何難題。

因為他有著窺視大宇宙科技樹的能力,一切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畢竟沒有人會如吳冬這樣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個科技樹上找不到答案,那就去另外的科技樹上,再找不到,那就再換。

但這一次,無論吳冬怎麼樣尋找都找不到。

甚至別說準確的答案了,就連近似的答案吳冬都找不到。

這是吳冬在獲得窺視大宇宙科技樹的能力之後,第一次遇到如此讓他困擾於心,卻始終得不到答案的難題。

就彷彿是某個領域的天才,在這個領域被質疑,乃至被戲耍一樣。

這種感覺吳冬很不喜歡,甚至是讓他抓狂。

而難題的起因,還要從一個月之前的能量衝擊說起。

當初吳冬建立天脈主體的初衷並不只是應對能連衝擊,更是為了同步的能量吸收,轉換。

可在所有資料都無比吻合,能量衝擊強度並未超過預期的情況下,天脈主體所捕獲的能量卻遠遠超過吳冬當初的計算。

意外,

總是會在不經意間出現。

原本,

這可能就是一個計算的小失誤,或者說是吳冬對於能量衝擊預估有誤。

特別是吳冬的收穫已經超過預期,他本可以忽略那一點點出現在資料方面的小問題,再不濟重新計算一下就好了。

一般人,的確會這麼想。

但吳冬卻不會,

他是吳冬,

是獨立於母星文明之外的個體。

是在母星還處於二級文明中游之時,自身就已經掌握了四級文明核心科技的吳冬,甚至他還能夠以四星文明的科技程度,撬動了屹立在宇宙文明最巔峰的八級文明造物。

對於自己測算出的資料,吳冬有著絕對的信心。

所以在意識到對能量衝擊計算有誤之後,吳冬就只想到了兩種可能。

要麼就是晨曦的運算模組出現了問題,

但這個問題在晨曦的數次自檢之後被徹底否定了。

晨曦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完全不存在,連0.000000001%的機率都沒有。

那麼剩下的就只有一個可能了,

能量衝擊存在某種吳冬沒有考慮,沒有加入到計算模組中的因素。

這種因素或許在能量衝擊出現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也或許是在幾千年的旅程中,偷渡上能量衝擊的列車。

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種不明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吳冬的計算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