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經過近兩個月的拍攝,現在接近了尾聲。

和上一世原版有些許不同,但主旋律不變。

不論是鏡頭,亦或者格局布調,再到其中的內涵,都是在回憶青春,回憶曾經的過往。

有些時候,回憶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如同我們每個人青蔥的學生歲月。

學生歲月,我們會想到什麼?是我們被肥大的校服包裹的青春!

電影《同桌的你》中,高中時代的林一和周小梔身穿“國民校服”,演繹了一對最具內地特色的校園情侶。

小時候我們都曾抱怨過校服的肥大和難看,但走進校門仍然必須被它包裹。“內地校服的特色是寬松、式樣不分男女,不好看但是每天都得穿”。

就如同我們回憶起穿校服的日子,不太滿意的是衣服的式樣,深深想念的是回不去的從前。

有人說校服是最天然的情侶裝。

電影《同桌的你》中,林一和周小梔初中成為同桌,自此展開時間的拉鋸戰。

在這場戰役中,作為學生,二人面臨最大的難題,竟然是學習成績的差距。而這種人艱不拆的悲慘境遇,相信有很多校園情侶經歷過。

“你學習太差了”成為多少學渣表白被拒的藉口。

但和現實也不同,電影中的學渣總會奮發圖強,而現實中的學渣依然那樣。

藝術本來就高於生活,源於生活,每一個電影你必須體現教育的意義,若和現實中一樣的場景,體現不出矛盾的對立面?沒有對立面就沒有沖突,一部沒有沖突的電影,是不成功的電影。

不管你是內心的沖突,亦或者現實中的沖突,作為導演作為編劇,你必須要展現出來。

觀眾看的是壓抑之後的爆發,是對立之後的酣暢。

你可以選擇開心的結局,也可以選擇悲傷的結局。

但,不能製作一個,沒對立和沖突的故事。

王夢根據上一世的經驗,加上海量的資料庫。

把這一版本的劇情描述的更加生動,其中的對立面和沖突面不顯得突兀,也不過於平淡。

王夢是一個,會些許妥協的人。就拿電影來說,若妥協過後,觀眾會更加喜歡,那麼何樂不為了。

沒必要堅守一些小脾氣,只要不觸及原則問題,為了讓大家更喜歡,王夢是接受的。

因為只有大家喜歡了,你才能讓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人看到了,你才能繼續影響更多人。

若死守小脾氣,為一些無關緊要而堅持,那才是笨蛋。

當然,你的無關緊要興許是別人的不可動搖,人與人不同。

這種,人心深處的想法,很難找出一個標準答案。

難麼要怎樣解決呢?

自然還是遵從大多數。

……

首都的鏡頭不多,11月17號,《同桌的你》殺青的當天。

當王夢說出一句:“過了。”

不論是演員還是劇組的工作人員,都沸騰了。

當然,新人演員還是那樣,有好多忍不住流下眼淚,有好多更是彷徨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