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王導多指點。”

寒暄了一句,賈樟柯領著王夢,和夢工廠的劇場主任來到了導演辦公室。

《三峽好人》的劇場主任是夢工廠的員工,叫齊雲峰。

齊雲峰給王夢彙報了財務的報表和資金去處,賈樟柯在一旁不斷地解釋。

王夢大體看了一下,走個過場而已,製片人的權利。

彙報完後,賈樟柯有領著王夢看了一下劇組和工作人員。

就是領導來看大家了,大家歡迎。最後,領導走了,大家繼續努力工作。

就這點事。

王夢花了一個多小時,把劇組如今的走向和進度瞭解了一下。

隨後,也不耽誤賈樟柯,跟著劇組看現場拍攝的情況。

其實,王夢的確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的。

寫實劇情片、紀錄片包括人文方面,賈樟柯大水平在國內屈指可數,而且調教演員的演技也同樣出色。

王夢記得,前世對賈樟柯的評價是:——【賈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為理解中國的一種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詮釋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

與曾經流行的批判現實主義相比,賈樟柯的敘事更為沉靜和不張揚,從不做單純的道德判斷,而是透過個性鮮明的紀實性風格一一拓展。

與現代虛無主義相比,賈樟柯更是從不故弄玄虛,傾力專注於歷史變遷中的細枝末節,在冷酷的現實中保持著一種溫暖的基調。】

一個來自中國基層的民間導演,追求影像“對現實表象的穿透力”。

賈樟柯特立獨行,用鏡頭語言去描繪一個巨大的社會轉型時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價和命運發生的轉變。

對於寫實,賈樟柯可能與成長的環境有關,從不追求誇張的立體感,亦或者對於演員常有的表現形式‘收’與‘放’不同。

賈樟柯更注重‘內斂’,不用你刻意的誇張放大,也不用你深沉的面部表情來攏聚。

透過鏡頭和角色的立意,來刻畫真實的狀態,賈樟柯的電影屬於‘陽春白雪’也屬於‘下裡巴人’。

陽春白雪是意境,下裡巴人是內容。

透過鮮明的對立,繪聲繪色的鏡頭來闡述他的想法。

絕對是一個立意深遠,有想法的導演。

王夢在《三峽好人》待了三天,被張藍天的電話叫回去了。

不過,這三天王夢大體明白了賈樟柯的導演方式。

從賈樟柯這裡學到了——怎麼刻畫人物,使得角色更飽滿;怎麼運用鏡頭襯託想法,使得影片有內涵。

有時候不需要那些繁華的對白,可以用鏡頭和演員的表達來闡述。

這一點至關重要,王夢最近一直在考慮下一部電影的想法,這次透過研究賈樟柯的導演技巧,徹底的決定,下一部電影計劃了。

而張藍天找王夢,是因為《奮鬥》的宣傳加上《左邊》《素顏》的打榜,最近的輿論界不消停了……

【ps:今天收到通知,明天上架,一想好可怕,希望書友們支援。】

上架感言!

咳咳……上架了……

感言怎麼寫呢?

今天書友問什麼時候上架,我就問了一下編輯。

編輯問我多少字了,我說35萬,編輯梧桐老大說——可以,明天上架。

是的,沒曲折離奇的故事,就這樣醉月稀裡糊塗的就上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