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佘悅希前十五年的人生目標中,並沒有踏進娛樂圈這一項。

她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雖不富裕,但生活也算和樂幸福。

佘悅希的父親佘偉賜是中學教師,篤信“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在學校,佘父勉勵班上學生努力學習,回到家中,又督促女兒認真學習。在這樣的環境下,佘悅希一路以拔尖的成績從小學升到初中。那時,鄰裡鄰居的教職工見到佘悅希,都免不了要誇一誇。

直到初三那年。

升上初二那年,佘偉賜患癌症去世。

佘悅希一度沉湎於悲痛中,學業落下不少。

初三上學期那年,母親郭文美改嫁他人。彼時,距離佘偉賜入殮不足一年。

正是半大孩子的佘悅希隱約覺得母親這樣做不太應該。

她為父親感到不滿、難過,以及自己因面對陌生“家人”而惆悵、不適、孤獨。終日被這些灰暗的情緒因子包圍,她的學習成績排名自此跌至中游。

再後來,到了高一下學期。從來對佘悅希不怎麼上心的郭文美,突然和她聊及高考,聊到未來。

郭文美說:“反正你文化成績不好,長得還行,去讀個什麼電影學院戲劇學院吧,以後當明星掙大錢。”

佘悅希搖頭,“我不想……”

“難道你不想讀書了?”郭文美皺眉打斷。

佘悅希說想。

郭文美說:“那不就行了。”

佘悅希有些不習慣來自那隻染著紫色指甲油的手的觸控,稍微往旁邊躲了躲。

“我以後……想當老師。”

“當什麼老師?當老師沒錢賺,你看你先前那個爸,辛辛苦苦十幾年錢都沒幾個!”

佘悅希霍地抬頭,尚有些稚氣的臉繃著,“你怎麼可以這樣說爸爸?”

“難道不是嗎?窮得叮當響……”郭文美撇嘴,“就這樣啊,有時間我給你找找藝考的輔導老師。唉,又得花掉一筆錢。”

——“難道不是嗎?你看你藝考前上輔導課,還有讀首都電影學院一年學費就要多少了?”

“嗯。”佘悅希空著的左手搭在陽臺邊緣,“不是你讓我讀的嗎?”

“我那不是為你著想嗎?不去讀,你現在哪能當明星,哪能掙這麼多錢?”

佘悅希輕笑一聲。

那頭安靜了一瞬。像是終於覺察到女兒的不耐煩,郭文美放軟姿態,“現在家裡窮得快吃不起肉了,你忍心讓媽媽繼續過得這麼苦嗎?你忍心讓你親弟弟吃不好穿不好不能專心讀書嗎?”

“親弟弟?”佘悅希咬重“親”字。

像是聽到了什麼好玩的事情,佘悅希一字一字地吐出:“和我又不是同一個爸,他是我親弟弟嗎?”

“你、你……你這孩子亂說什麼?”

“是不是亂說,你自己心中有數。”佘悅希冷冷道。

誰能想到,一向被周圍鄰裡羨慕的,有乖巧懂事的女兒和俊朗疼人的丈夫的郭文美,在丈夫去世不到一年時便改嫁;誰能想到,郭文美改嫁時帶去新家庭的小兒子——佘悅希的4歲的弟弟,長得不像佘偉賜,而越發的像她的新丈夫。

而後來,佘悅希也確實證明瞭那個猜測。

那個令她惡心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