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林家婚姻觀(第1/2頁)
章節報錯
那位楊家先生的教書風格, 和賈雨村那必須不是一個畫風。
至少……賈雨村就絕對做不出半年之內把四書都給黛玉講一遍並且能讓黛玉全文背誦並理解的『騷』『操』作;也絕不會帶著黛玉出城去看貧苦人家的日常都是什麼生活;更不可能在外面一遊歷就是三五個月,每次去的地方連林如海都無法掌控;還拎著黛玉一塊兒上了天山的天池去看看到底有沒有仙女小姐姐在天池裡洗澡,去崑崙山之巔看看有沒有傳說中的元始天尊……
畢竟,凡人視野還是限制了賈雨村的想象力。
那……在楊先生教學生的這個過程之中, 林如海得到的是個什麼待遇?
無非是, 兒子在遊歷過程中, 會時不時託人寄送回來家書, 還有他遊歷之處的當地土特產,偶爾心情好了還會再附送那麼一張兩張的當地風景名勝圖。
這也就相當於……額……林如海先生, 提前了若干年, 過上了後世人民群眾過著的,成天只能等著蛙兒子給家裡寄明信片, 並且盼星星盼月亮地等著蛙兒子回家的老父親生活。
而比現代人更悲催的在於……一,蛙是領養的而兒子是親生的, 二, 等蛙最多等三天而等黛玉這一等就少則十天半個月, 多則一年半載。
既然都說到這了, 我們便索『性』再給林·古今養蛙第一人·如海先生, 掬一把辛酸淚好了。
_(3)∠)_
好了辛酸淚掬完了, 咱們接著說。
現在問題來了,這樣的先生來教導黛玉,教的還是不那麼傳統的知識, 看那架勢似乎還真的和黛玉當天和楊先生商量的一樣, 從四書五經學到稼穡農事, 移山倒海學沒學倒是不清楚,林如海是滿意呢,還是不滿意呢?
林如海:……說起來你可能不信,但是我確實是滿意的。
雖然,兒子就這麼忽略了父母在不遠游的說法,然後成天和自家師父滿世界的去浪,這總是讓林如海無比的牽掛也無比的羨慕那詩和遠方的生活);
雖然,在兒子外出過程中,他還是會和後世人民擔心蛙兒子遇上貝爺或者是被做成乾鍋牛蛙一樣,擔心黛玉在外面出個什麼意外,或者單純是病了餓瞭然後身邊還沒個可心的人照顧著。
但是,每次,收到了兒子託人帶回來的土特產和風景畫,他都還是會傻樂上好半天,甚至要不是硬『性』條件限制的話,林如海絕對能花式發上十條朋友圈炫耀。
同時,每次兒子一回來,一來書房給他請安,他就能看到又變了一個樣的黛玉,考校黛玉學問的時候,還能發現浪歸浪但是林如海眼裡的正經學問是一點沒落下,甚至還能因為他家玉兒見過的經過的多了所以產生很多別樣的化學反應,很多時候在傳統學問上黛玉新出來的很多觀點都能讓林如海醍醐灌頂。
這麼一來,換了誰都會自然而然地覺得,這樣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黛玉是人中龍鳳,命裡合該展翅高飛,他林如海,也並不想做那條束縛在自己兒子爪子上,阻止他展翅高飛的鎖鏈。
而最讓林如海寬心也讓他放心甚至無條件信任那位師父的,便在於,他兒子並沒有長歪。
——五年來,黛玉每次回來,身體看上去雖然依舊是清瘦異常甚至再誇張一點都可以直接說是弱不禁風,但是精神卻好了不少,說著在外面浪的事情,論及大地最北邊那炫目的極光,最高峰上千年不化的積雪,天山上天池的風光,西南邊陲裡面那些個有意思的民族,還有對這國家的整體觀感,都讓黛玉整個人看上去……極其『迷』人。
這讓林如海無可爭議地成為黛玉以及黛玉拜的那位先生的『迷』弟。
如此一來,在每次黛玉一回來再出去,拎著小包袱來和他辭行的時候,明明在家裡以老父親狀等著黛玉歸來時,會是滿滿當當的“兒子咱們以後都別出去了就在家裡乖乖待著啊”或者是“啊啊啊啊啊兒子啊你怎麼還不回來爹爹好想你”的心情,黛玉一開口,就滿口都是“好好好,沒問題,喜歡出去往就去只是別忘了往回寄土特產麼麼噠”……
說白了,都是賤的。
這麼一賤,就雲養兒子了整整五年。
五年,足夠紅樓夢小說裡面黛玉和寶玉在賈府,一個在碧紗櫥裡面,一個在碧紗櫥外面,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甚至四捨五入可以約等於同室而眠同床共枕地從小蘿莉小正太長成小姑娘小男孩,更足夠本來就敏感的黛玉感受到了來自賈府的風刀霜劍然後愈加脆弱。
當然了,也足夠壓根就沒去賈府的黛玉跟著師父逛完整個世界,用那屬於絳珠仙草的敏感來體會世界上一切美好而陽光的東西,用那自學也能學成大觀園群芳之冠的天分學到楊家先生願意教給黛玉的一應才華,最終長成仙人之姿。
本來嘛,楊戩的師門,本也是再講究再優雅清高不過的正統道門。而楊戩本身,也是個不管拎去搞政治鬥爭還是丟去攻城拔寨,更乃至於拼個人才華素養亦或是拼團隊協作能力,都絕對沒話說的玉虛三代第一人,黛玉跟著這樣的師父,能學到能見識到的,自然比之在賈府成天看著婆子丫鬟拌嘴多到不知道哪裡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黛玉如何我們暫且擱下,先來看林如海——
這會兒,就在一個大好的休沐日,林如海正在在書房裡面飛速處理著那些個『亂』七八糟的公文。
不是他工作狂,而是最近的事情真的比較『亂』七八糟乃至於理不清頭緒,『逼』得林如海也是不得不接受休沐日加班的設定。
就這麼一點點的公文看下去,他的長隨林文便已經躬身進來:“老爺。”
林如海頭也沒抬,手上拿了只『毛』筆斟酌著詞句準備在公文上回兩句話,一聽林文的聲音便直接開口:“說。”
“老爺,外頭來了個報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