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7)(第1/3頁)
章節報錯
海葵兒一覺醒來發覺自己身邊的老太太不見了,急忙起身看過道里的老妖怪時,老妖怪也不見了。海葵兒正在納悶,這才看見高臺上的石板被挪開了。海葵兒急忙站在高臺上向上面看去,天已經大亮了,耳旁再也聽不到風沙呼嘯的聲音。
“風沙住了!何時住的?”海葵兒迅速越出地下洞穴。東方的太陽剛露出半邊臉。四周一片寂靜。大道上還殘存著一層薄薄的沙粒。
“他們不打招呼,悄悄地溜走了,去‘枯樹嶺’了嗎?”海葵兒喃喃地道。
路上的行人漸漸增多。不時有幾匹馬從海葵兒身邊疾馳而過。
當然,也有徒步的行人,只是太少了。從海葵兒身邊經過的人,大多都是騎馬趕車的。
海葵兒就這樣步行者,一直向北。中途問了許多趕車的人,人家都不願意帶她。大約到了八九點鐘的時候,後面趕過來的四駕馬車突然停在海葵兒的身邊。馬車被黑布猛地嚴嚴實實的,裡面傳出一個女子的聲音:“要不要搭便車?”
海葵兒心裡一陣熱火,忙答道:“謝謝!謝謝!”
“你要到哪兒呀?為什麼沒有代步的馬匹?是不是獨自離家出走的女子?”馬車裡的女子不停地問道。同時,裹著馬車的黑布的前方露出了一扇小窗,一張很俊俏的女人的臉露了出來。
海葵兒見馬車裡走著個漂亮的女子,放了心。“到前面一個大集鎮去。我的馬昨晚被風沙捲走了。我躲在一個旮旯裡僥倖度過了一晚,才保住了性命。”
馬車裡的女子微微笑道:“既是落難的人,又是女人,我更得幫你。那麼你上來吧。”說著,嚴嚴實實的馬車側壁開了一扇小門。海靈兒見馬車裡只坐著女子自己,沒有旁人,邊安心地從那扇開著的小門,鑽進馬車棚裡。
馬車裡共計有三個軟軟的座位。那名女子坐著一個座位,海葵兒坐著一個座位,剩下一個座位。所以,海葵兒感覺很寬敞。
細心的海葵兒見坐墊子是用狐狸皮子做就的,坐上去很舒心。整個圍著馬車的布,從外邊看是塊黑布,遮的嚴嚴實實,似乎不透一點兒空氣,而從裡面往外看時,那塊黑布卻透著無數的光亮。原來,黑布針織間隙裡露著許多細小的小孔。坐在馬車裡的人對於外界是一目瞭然。怪不得,女子能見到獨步行走的海葵兒。馬車棚子設計之妙讓海葵兒稱慕不已。
女子穿一身翠花紅底的連體衣褲,一頭烏黑的秀髮被連衣的貂皮帽子緊緊壓住。一雙海狸鼠皮子的箭靴正好合適地將女子的一雙美腳套住。
女子很年輕,很有氣質,美麗中似乎透出惹人的風騷。也許因為年輕的緣故,女子的粉嫩的俏臉透出紅蘋果一般的紅意。
“坐好!謹防被馬車甩下來!”女子提醒了海葵兒一句,一拉四匹馬的韁繩。那四匹馬立即奔跑起來。
海葵兒這才發現四匹馬的四根極細小的韁繩是套在女子的右手腕裡的。因為女子坐在靠東的一面,更是因為四根韁繩的每一根都只有紅絲線那麼細,所以,海葵兒竟沒有看出來。
海葵兒從來沒有看見過一根韁繩那麼細!整整的四根韁繩窩在女子手裡,柔若無物,幾乎不被人發覺。而女子能用這麼細的馬韁繩,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海葵兒不覺驚呆了。
馬車外的景物清晰可見。不時從馬車旁經過的飛馬上的男人、女人都不禁側目留意了一下這架黑布死死圍住的馬車,而後不情願地飛掠而過。
女子可能見四匹馬跑得太快,只是微微晃動了四根細小的馬韁繩。那四匹馬卻像聽到了命令似的,立即減慢了速度。
蹄聲得得。女子不說話,只顧趕著馬車,不時檢視著馬身上的人的表情、衣著。期間,微微露出一絲驚訝的神色。
為了打破馬車裡沉悶的場面,海葵兒有意乾咳了一聲。
女子的眼角很快瞟了一眼海葵兒,說道:“妹子的衣服穿得太少了。你看看我。咯咯!到了北方,特別是現在的十月裡,有你這身裝束嗎?”
“我的衣物打成包裹,馱在馬身上,不幸被馬馱走了。我還沒來得及穿。”海葵兒說道:“那麼,姐姐去哪裡?”
“我啊?很遠的地方。你看看我的衣服就知道了。”女子終於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有多遠?比我到的那所大的集鎮還遠嗎?”
女子轉過頭來,左手在海葵兒的髮髻間摘下一根乾草,道:“你昨夜睡在草窩裡,一定是地下那個隧洞裡的狼窩裡。要是在露天,你還有命在?啊!昨夜那場風沙!”她見海葵兒緊緊盯住她,才想起自己的話不對題,笑了一下,道:“鬼知道你說的大集鎮在什麼地方!這都走了近百里了。還沒有見到一個村子的影子,更何況大集鎮了。”
海葵兒聽女子說話直爽,有心問道:“姐姐只怕去的地方太遠了吧。姐姐一人去,不感到孤單?”
女子又瞟了一眼海葵兒,道:“怎麼孤單?你要下去了,我有四匹馬呢。反正,再遠,我也不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海葵兒道:“去走親戚?”
“咯咯!我哪有那麼多的親戚在遼遠的北方。你幹什麼去?”女子注視著海葵兒,道:“你難道也去投親?”
“也算是!可惜年代久了,我可能一時找不到。”海葵兒道。
馬車前方蹄聲急促,一匹紅馬疾馳到馬車旁減慢了速度。馬身上是個面戴黑紗的女子。“老大!前面三十里處有個大集鎮,我們要不歇一歇?”
馬車裡的女子笑道:“我這車子里正帶著一位到鎮子裡去的女人呢。你先去安排一下,我隨後就到!”
“合歡酒樓。”馬身上的女子吩咐道。“二大街的岔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