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東關(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陌心裡清楚,他忍不住遠遠地多看了秦含真幾眼,方才跟上秦簡的腳步,匆匆往城中走去。
秦含真並不知道趙陌方才在瞧自己,她正把雙手縮在袖子裡頭,心裡嘀咕著碼頭上風挺大,天氣也越來越冷了。要是再晚上十天八天,天兒更冷一些,說不定她就懶得上岸去逛了呢。
秦柏扶著牛氏走了出來,他二人如今也換了一身衣裳,全身遮得嚴嚴實實地,尤其是牛氏,直接換了初冬時節穿的棉襖,就是怕出門會吹著風。她其實覺得丈夫秦柏還有心腹虎嬤嬤太過小心了,百合百惠與魏嬤嬤也不肯站在她這邊,才使得她需要穿得這般笨重才能出門。不過說實話,她心裡對丈夫的關心還是很受用的。
秦柏帶著家眷出行雖然低調,但排場一點兒都不小。周昌年與虎伯走在前頭,秦柏、牛氏拉著孫女兒秦含真跟上,青杏陪著秦含真,左右還有魏嬤嬤與虎嬤嬤帶著婆子們隨侍,後面再跟了十來個家丁、長隨。年輕的丫頭們倒是沒幾個跟著出來的,也是怕生事。
他們先坐了車,沒多久到了東關街,方才下車慢慢逛去。這裡各色店鋪都有,陸陳行、油米坊、八鮮行、瓜果行、竹木行、香粉店、豆腐店、醬菜店、糖鋪,綢緞莊子、布莊、首飾行、鞋子店、帽子店、繡坊、南貨店、文房鋪子、古董行、玉器行、漆器作坊、瓷器店……琳琅滿目,叫人目不暇接。
秦含真跟著祖父母一路逛去,耳邊隨時有青杏做介紹,前頭還有自家祖父秦柏做說明,還真長了不少見識。
比如她是到今日才知道,“陸陳行”原來就是糧行。所謂“陸陳”,其實就是指六種隔年生的糧食,要入“六坊”,也就是小麥入磨坊、元麥入糟坊、大麥入糖坊、菜籽入油坊、蠶豆入醬坊、豌豆入粉坊。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說陸陳是指大米、大麥、小麥、大豆、小豆和芝麻這六種糧食,因為都可以久藏,所以被稱為“六陳”。秦含真也不知哪一種說法才是對的,反正陸陳行就是賣糧食的就對了。
揚州香粉十分有名,牛氏雖然很少關注這些,但買些回去做禮物也不錯。青杏為牛氏介紹了幾款適合有年紀的太太們用的保養品,秦柏也慫恿一番,牛氏便搜刮了不少東西回去。
糖鋪子裡很有些北方人們沒吃過的糖果品種,秦含真看著好奇,每樣都買了一些,打算要送一半回京城裡請堂姐妹們分享。
綢緞莊和布莊裡的衣料子,許多都是他們從未見過的新鮮花色,牛氏看著就有了購買的慾望,給自己添了兩匹,給丈夫兒子各添了四匹,再來八匹打扮孫女兒,連秦簡與趙陌都沒落下。周祥年不得不打發人把買下的東西先送了一批迴船,否則一會兒隨行人員就沒有空餘的手能拿東西了。
秦柏往文房鋪子裡轉了一圈,買了幾樣精緻的文房用品,預備送人、賞賜晚輩以及自用。他又往古董鋪子裡轉了一圈,但出來時兩手空空,倒是在隔壁的漆器作坊裡買了幾個小玩意兒。
午飯他們是在東關街上的飯莊子裡用的。眼下大閘蟹正當季,他們叫了幾籠,夥計們送蟹上桌時,配上了精緻的銅制蟹八件。秦含真早有耳聞,卻還是頭一回用這個。多虧有祖父親自示範,青杏也是內行,從旁指點了她不少。一頓飯下來,她也可以象模象樣地擺弄這些複雜的小工具了。
大家都吃得挺開心的。不過牛氏有些嫌麻煩:“這勞什子東西,吃它一個,倒要費上半天功夫。”她更喜歡煮幹絲、五香茶幹什麼的,也誇店家的老鵝做得好。從飯莊子出來,她便帶著人去了醬菜鋪,搜羅了幾樣吃著不錯的醬菜,預備在船上伴飯。
眾人在東關街逛到太陽西斜,方才回轉船上。隨行的人員又捧了滿手的東西。秦柏祖孫三人都挺滿足的。這一天吃了又玩了,還買了不少紀念品和禮物。雖說沒能多逛一些地方,但收獲還不錯。
就是有點累。
回到船上後,牛氏便嚷嚷著腿痠,扶著虎嬤嬤她們回艙房去了。今日買了不少東西,還是分揀整理一番呢。秦含真拉著青杏,笑嘻嘻地也回了房。方才在外頭不方便,如今回到自己地方了,她想要好好嘗一嘗青杏大力推薦的董糖,不知是不是如青杏說的那麼好吃。
秦柏那裡,卻又迎來了面帶不悅之色的沈太醫。
沈太醫也上岸去逛了半日,只是比秦柏等人早回來一會兒。但就是這一小會兒,卻令他更不高興了。因為黃晉成也回來了,還多帶了一個人回來,如今就安排在他船上。
這人據說是黃家族人。若黃晉成純粹是要去金陵赴任,帶上個族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對於這支身負秘密任務的船隊而言,那名黃氏族人,卻完全是陌生面孔。
沈太醫不滿的就是這一點。黃晉成到底想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