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節前,李雲智就自己畫出了磚爐和鐵爐的圖紙。

這兩種爐子都是後世東北取暖的主要工具。

李雲智依稀記得,自己小的時候,那時家家戶戶都搭一種磚爐子,爐蓋由一圈圈的鐵製成,爐子外面連有鐵皮製成的爐筒,爐筒將煙送到屋外,這樣一來,雖然外面天寒地凍,但室內卻溫暖如春。

後來,家裡的條件好了些,老爹就買了一個鐵製的大圓火爐,依舊是用鐵皮爐筒相連,將煙送到外面。

而且,東北每家每戶都有火炕,這種火炕由磚和泥砌成,火炕下面有煙灶,帶著灶臺,在灶臺用火做飯時,炕也就燒熱了。

當下李雲智下令,在東宮中搭建火炕和火爐,至於爐筒,李雲智早就讓人用鐵打製完成。

接下來的幾天,李雲智親自動手,帶人研究火炕的煙道,給房子開通煙口,然後讓工匠搭建火炕和火爐。

火爐和火炕其實建造起來很容易,有了經驗之後,兩個工匠一天可以搭一個火炕,至於火爐就更容易了,一會兒的功夫就能搭起來。

與此同時,李雲智又讓人往東宮裡運進了大量的石碳。

石碳也就是後世所說的煤,早在西漢時期,華夏人就開始使用石碳,只是直到南元時期,石碳才大規模開採使用。

長安是大唐國都,也有一部分人使用石碳。

當下,整個東宮都燒起了石碳,一時之間,各個大殿和房間內都溫暖如春,把所有東宮的人都樂得不得了。

特別是那些下人、丫鬟、衛士,有了這火炕與火爐之後,再也不用擔心腳被凍出瘡了,從這以後,整個東宮的人都對李雲智充滿了感激。

他們覺得,李雲智真是一個好人,好太子,聰明絕頂,竟然能想出這樣一個法子來供暖。

從此以後,東宮的人再也不用挨凍了,這東宮,在冬天成為了大唐最暖和的地方。

也就在這時,李世民聽說了東宮改變取暖方式的事,他很是好奇,於是來到了東宮……

東宮。

室外天寒地凍,室內卻溫暖如春。

李世民來到了承乾殿,一進大殿,就感覺一股熱氣撲鼻,讓他感到很是舒服。

李世民就樂了,對一旁的李雲智說道“皇兒,這室內怎麼這麼熱?你用了什麼好辦法?”

李雲智指著大殿裡燃燒的火爐說道“父皇,我在大殿內放了十個鐵爐,這樣一來,大殿內就暖和了。”

“鐵爐?那又是何物?”

“類似於炭火盆,不過炭火的熱量低,火爐中燒的都是石炭,石炭熱量高,比木炭要好得多。”

“噢?有這樣的好東西?”

李世民來到了一個鐵爐子旁,只見這個鐵爐子裡爐火燒得正旺,遠遠的就感到一股熱氣逼人,鐵爐前放著一個桶,桶裡裝著黑色的石炭。

李雲智來到了石炭前,讓人將一點水澆到了石炭裡,然後用鐵爐鉤開啟爐蓋,將一鍬石炭放到了鐵爐中。

不一會兒,那爐火越來越王,連爐蓋都隱隱泛紅,熱浪滾滾。

李世民大喜,口中說道“皇兒有此神器怎可獨享,給父皇也送幾個鐵爐過去。”

李雲智笑道“父皇,我一會兒就讓人往宮裡送十個鐵爐。”

“好。”李世民點了點頭,隨後又與李雲智來到了李雲智的住處,一進屋,就覺一有以熱氣撲鼻而來。

“好熱!”李世民一身是汗,脫下了自己的裘皮大衣,然後說道“皇兒,這室內只有一個鐵爐,怎麼會如此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