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滅國之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新羅人的表現,李雲智感到很是滿意,這意味著,新羅人已將自己綁在了大唐的戰車之上。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新羅人已經越來越聽話了,這樣一來,歷史上唐滅高句麗之後,新羅吞併百濟和高句麗南方領土,將大唐趕出朝鮮半島的事情就不能上演,時間一長,新羅將被大唐所同化。
李雲智用三天的時間巡視了新羅和大唐備戰的軍隊,他發現無論是大唐的軍隊,還是新羅軍隊,士氣都很高昂,所有人都已做好了戰爭的準備,這也讓李雲智放下心來。
李雲智覺得,現在大唐與新羅的軍隊就像是一堆乾柴,只有一點火星,就能將他們引爆。
而這個爆點,很快就到來了。
高句麗派出王族高松出使新羅,目的是要說服新羅放棄進攻高句麗。
這高松你好好待著,走一個流程也就罷了,畢竟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保住小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偏偏這高松一身傲骨,十分輕狂,在新羅的大殿上大放厥詞,痛罵新羅背信棄義,與大唐一起進攻高句麗。
一聽這話,李雲智當時就火了,在新羅的地盤上,這小子還如此張狂,自己豈能容他?
當下李雲智就下令,將高松五花大綁關了起來,隨後,在大軍出征的儀式上,將高松直接砍了腦袋祭旗。
李雲智之所以這樣作,一來是因為高松狂妄,二來,殺了高松,也就斷了新羅與高句麗和好的橋樑,使新羅人死心塌地的與大唐一起進攻高句麗。
隨著高松的腦袋被砍下,李雲智當下組織十萬唐兵與十萬新羅軍,共計二十萬大軍做好了出征高句麗的準備,一場關於高句麗國運的戰事正式打響!
就在李雲智誓師出征之即,西線,李世民已組織了二十萬府兵以及三十萬募兵,共計五十萬大軍抵達高句麗邊境地區……
貞觀十七年秋,大唐皇帝李世民盡起五十萬大軍出征高句麗,與此同時,南線二十萬大唐與新羅聯軍為側應,兩路大軍齊頭並進,向高句麗發動了狂暴進攻。
高句麗是中原王朝心頭一根永恆的刺。
高句麗立國數百年,不斷侵吞遼東和朝鮮半島北部的中原王朝土地,建立了強大的封建政權,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自隋時起,中原王朝經過南北朝的幾百年混戰後建了大一統的王朝,這才有能力將目標放到高句麗的身上。
隋朝時,隋煬帝三徵高句麗,結果卻是損失折將,並引發國家巨大的動盪,以瓦崗軍為代表的十八路反王掀杆而起。天下大亂,隨朝統治隨之土崩瓦解。
可以說,正是因為征討高句麗,間接引發了隋朝這個強大政權的滅亡。
隨後,李淵起義在太原興起,在李世民出色的指揮才能幫助下,李淵軍逐步攻滅各割據勢力,將天下再一次統一在大唐的旗幟下,從此結束了隋末的天下大亂。
隨著大唐國力的不增強,特別是從貞觀年間,李世民成為大唐的皇帝開始,唐朝開始了大規模對四周鄰國的征服行動,先是攻滅了不可一視的東部突厥國,隨後又降服了吐谷渾國、以及高昌等西域諸國。
伴隨著大唐新戰神李雲智的異軍突起,大唐打敗了北部的薛延陀國、西部的吐蕃,四夷臣服,威加海內。
見大唐如此強大,高句麗採取了很明智的外郊政策,那就是向大唐朝貢,從而使大唐對高句麗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