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如果吃不飽穿不暖,那麼他們為了生存,只有起來反抗。

李雲智的政策正好切中了百濟百姓的要害之處,一時之間,百濟人掀起了向大唐移民的狂潮,而且這股狂潮有愈演愈烈之勢。

很多百濟百姓都爭相前往大唐,不在百濟過苦日子。

李雲智將這些百濟的移民都分放在河北道,河北道地廣人稀,土地很多,但卻缺少人去耕作,而百濟移民的到來,對於河北道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在極短的時間內,李雲智的政策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就在李雲智將主要精力放在將百濟的普通百姓移民到大唐時,一個訊息了過來。

金春秋在高句麗的幫助下,在高句麗與新羅的邊境聚起了十萬軍隊,入侵新羅。

金春秋曾經是新羅的相國,對於新羅有很深的瞭解,只是他並不是一名出色的將領,所以,雖然聚集了十萬軍隊,在邊境與新羅軍數次交鋒,但卻無法攻破新羅的防線。

不過,隨著高句麗的介入,金春秋與新羅的平衡終於被打破,在五萬高句麗軍的支援下,金春秋擊敗了正面的新羅軍隊,帶領十萬大軍向新羅都城金城前進。

一路之上,由於盡是金春秋的舊部,不斷倒戈,金春秋進展速度極快,不斷向新羅都城前進。

路上新羅守軍一觸即潰,新羅立即向正在百濟的唐朝軍隊求救。

李雲智一聽金春秋正在向新城前進,當即拍案而起。

金春秋這傢伙,上一次僥倖逃得了一命,現在竟然又死灰復燃,你既然敢來送死,那我就滅了你!

當然,唐朝軍隊剛剛平定了百濟,很大一部分兵力要留在百濟以穩定百濟的局勢。

到底讓誰去解救新羅呢?

王方翼、裴行儉、劉仁軌、薛仁貴、蘇定方都請求出徵新羅。

李雲智有些發愁,到底安排誰去呢?

是終,李雲智選定了蘇定方。

蘇定方畢竟是這次出征的副帥,這次百濟之戰,蘇定方雖然也打了一些勝仗,但是在泗沘城下被圍,這也成了他的汙點。

蘇定方急於洗刷自己這一次被圍之恥,所以主動請纓,前往新羅平定金春秋之亂。

李雲智之所以選擇蘇定方,一來是因為蘇定方是老將,作戰經驗豐富,二來蘇定方對於新羅的情況很熟悉,而且他是副帥,威望在那裡,各部在他的麾下出徵,都能聽從指揮,也不會起什麼大的波瀾。

蘇定方得到李雲智的命令之後,精神振奮,當即率五千騎兵,直搗金春秋大營所在,金春秋猝不及防,狼狽而逃。

蘇定方直取中軍,金春秋大軍被打得分崩離析,與此同時,新羅各軍與各路大唐援軍紛至而來,金春秋大軍幾乎被全殲,最終,金春秋只帶了萬餘士兵退回到高句麗境內苟延殘喘。

至此,新羅之危完全解除。

對於蘇定方的表現,李雲智早有預計,這員老將這次在百濟受挫,心裡憋了一口氣,這一次總算是全都釋放了出來。

百濟已平,新羅已定,整個朝鮮半島的南部已盡在大唐掌握之中,這樣一來,東北地區的戰略格局已完全逆轉過來,大唐與新羅從東和南兩個方向對高句麗形成了夾擊之勢。

少了百濟的支援,高句麗已是孤掌難鳴,只要假以時日,消滅高句麗當在情理之中。

現在,與高句麗的戰略優勢已完全到了大唐的一方。

李雲智並不準備將百濟的唐朝軍隊主力撤走,相反,李雲智準備以遠征百濟的軍隊為班底,與新羅軍隊一起,對高句麗進行最後的決戰!

李雲智並沒有打算退兵,而是做好了與高句麗決一死戰的準備。

不過在此之前,李雲智還有一件事要做。

也許對於別人來說,這樣的事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