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年五月十六辰時,晴。

雖然還沒到中午,但已經熱了起來。

京師的街道上,已經人來人往,車馬、轎子絡繹不絕。

兩輛馬拉囚車,在一班皂衣衙役的護衛下,向刑部方向駛去。

車上的兩人,就是信國公府的姐慕容采薇和丫鬟春分。

看著街上的景物和人流,慕容采薇有一種荒謬的感覺。

想不到,穿越來的第一次公開『露』面,竟然是這樣一種情形。就像動物園裡的猴子一樣,被展覽示眾。

“快看,那個就是信國公府裡的姐。”

“哎呀,模樣倒是挺標緻,只是心怎麼就那麼狠呢,連自己的親妹妹都殺。”

“大戶人家的事兒,誰能的清楚呢?總之其中必有隱情。”

“這下子可好了,年紀輕輕的。聽已經被判了斬立決,秋後就要問斬呢。”

路邊的行人看見囚車,紛紛停下腳步,議論紛紛。

一幫路人甲、路人乙們,你們難道家裡就沒什麼事兒了麼?不八卦能死啊?

怎麼跟前世的人一樣,也喜歡圍觀呢?難道圍觀真的是一種力量麼?什麼時候都有看熱鬧不嫌『亂』子大的人。

慕容采薇雖然生氣,也只能無奈地笑笑。

“你們看,她還在笑呢,是不是傻了?”

你們這幫八婆,你才傻了呢。我這叫做笑看蒼生,明白不?

算了,他們不會明白的。懶得跟他們生氣。等將來無罪開釋的時候,我再到這裡走一圈兒,那個時候,看你們還什麼。

一路不停留,就到了刑部大堂。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個海上旭日的座屏。

相對於這座巨大的座屏,下面的椅案和坐著的人,就顯得渺許多。

慕容采薇和春分戴著腳鐐和枷鎖,被推推搡搡地帶到大堂上。

兩邊立著兩排衙役,手持大板肅立。

堂上座位分為兩排,現在還只是第二排上有兩個人,從案前的紙筆來看,應該是書記員之類的輔佐人員。

前排的五個座位還空著,三法司一家一人,加上兩個監審的,一共五人,這些座位就是給他們準備的。

三法司會審,是大德朝廷的一項重要司法制度,是從前朝繼承下來的。

凡是死罪中應該處以斬行和絞刑的重大案件,都要由三法司會審。

在京城的案件,就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一同會審。外省的案件,則將案卷發來,由三法司複核。

慕容采薇是京城人,案發地點又在京師,所以就由三法司直接會審。

三法司會審,實行兩審制。

第一審叫做三法司會審。由大理寺的左右寺官、都察院相關府道的都察御史和刑部承審司官一起會審,錄問。

初審完畢,三法司就各自拿著供詞,回去向自己衙門的堂官呈報。

所謂的“堂官”,是三法司內部的稱呼。

在大理寺,指的是大理寺卿和大理寺少卿。

在都察院,指的是左都御史和左副都御史。

在刑部,指得是刑部尚書和刑部侍郎。

二審,就由大理寺堂官,都察院堂官帶領自己的部屬師爺等隨員,再到刑部,與刑部堂官一起再審犯人。

如果三家對於案情在認定上沒有什麼異議,對於所擬定的罪名和刑罰意見一致,就由刑部起草判決書,送交大理寺和都察院堂官簽字畫押,這叫做“畫題”。然後呈報皇上欽定。

如果案件出現反覆,或者有什麼異議,大理寺和都察院,就得在八之內,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理由,把案子打回刑部,由刑部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