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1/2頁)
章節報錯
“你要看速看,老子時間有限,過時不候!”衙役沒好氣的道。
老漢點點頭:“大人莫急,草民這就看。”
說罷,他從兒子手中接過切結書,眯著眼睛仔細看了看。
老漢越看越覺得不對勁,這書中內容,全是胡說八道啊!
他越看心中越氣。
這老漢從小在麗水村長大,活了六十多年,就是克東知縣他也熬走了好幾個。
以前幾任知縣或許對河堤的事不是很上心,但人家雖不上心,但或多或少的也辦些實事,不會在河工上做的太過分。
劉能來之前,前任知縣每年還能修築個兩米高的河堤,同樣是用條石,同樣是動用了不少人力,雖然標準不高,但前任知縣最起碼做了。
可這劉能呢,去年上任,一上任就把河堤工程給停了,後來老百姓不滿,日日到縣衙門口鬧事。
劉能無奈,只能想出個用麥秸草與泥土混合充當條石,修築河堤的方法。
這種方法,克東縣的百姓之前都沒聽過,也不懂,還以為是什麼好法子,所以便沒有繼續鬧下去。
最重要的是,劉能還在老百姓面前哭窮,說什麼今年朝廷跟坦貝國開戰了,國庫庫銀一大半都拿去充當軍餉了,今年朝廷給咱們克東縣的賑銀沒了,我為了這河堤也想盡了辦法,咱們克東縣又窮,所以本縣只能自掏腰包,用五百兩銀子買了一些麥秸草,給大家修築河堤。
劉能當時還說讓大家放心,這麥秸草與泥土混合之後,硬度也是槓桿的,多大的水都不能讓它軟,更不能讓它洩了。
所以請大家把心放在肚子裡,今年克東縣一定能豐收!
老百姓一聽這話,無不對李能感激涕零,都被他給忽悠瘸了。
可誰知道,去年接連下了一個月的雨,大水如同蛟龍出海般席捲各個村莊,河堤沿岸的村莊一大半都被沖毀了。
農田同樣被沖毀了十之七八。
待老百姓集體去縣衙討公道之時,劉能那演的比誰都像,竟在縣衙儀門之外的橫樑上掛了一條白綾,待老百姓來的差不多之時,他先是一頓痛哭流涕的道歉,緊接又是自我檢討,說什麼他有罪,是他沒能耐,讓鄉親們跟著受罪了,他不配做這個縣令。
當時這老漢也在現場,見那劉能哭的鼻涕一把淚一把的,就是他這樣經驗豐富的老人都差點被騙過去。
最後劉能看氣氛烘托的差不多了,又祭出殺手鐧:
‘我劉能!不配做這克東縣知縣,本縣對不起各位父鄉親父老,對不起皇上,對不起我自己!本縣已經決定,以死謝罪!’
話音一落,人群中一片譁然。
當年劉大年劉班頭還在縣衙呢,早就被劉能安排好的他,見時機差不多了,急忙跪著來到劉能身前,抱著他的大腿就不鬆開,然後便開始嚎啕大哭,演技堪稱影帝:‘縣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您可千萬別想不開呀!您的苦心大家都知道,這次水災太大,農田被毀也並非你的罪過,乃是天災呀!您不能死呀!您死了這克東縣的百姓可怎麼辦呀!我相信,克東縣的老百姓也不希望您尋死呀!’
劉大年說完,主薄趙四也跪在劉能身前,配合著演戲:‘是啊縣尊!這克東縣可不能沒有您呀!您若是死了,這水患便更沒人能治得了了!’
這時,人群裡那些劉能早已安排好的老百姓代表也說話了:“劉知縣不能死!劉知縣做的事我們都看在眼裡!水患本來就是一個需要長期治理的工程!要我看,今年河堤如此不堪一擊,並非劉知縣一人之過!前任知縣做的也不好,同樣有過錯!我們要相信劉知縣!相信他一定能治理好水患!”
“對!相信劉知縣!”
“對,相信劉知縣!”
當時人群中不少劉能收買的人,他早為此事做足了準備。
眼下有人起鬨,其他老百姓也不好在說什麼。
儘管他們還想反駁劉能,但在那種氣氛下,誰也不敢出這個頭。
劉能見自己的支援率這麼高,也就借坡下驢,直接不死了。
將白綾丟到一邊,感動的再次落淚,發表了一番忽悠成功之後的感慨,這風波也算是過去了。
……
去年的事,此時在老漢腦海中如同放電影一般,重新放映了一遍。
當時他就不信劉能的鬼話,他認定這裡面有貓膩,但劉能畢竟是知縣,他再怎麼不滿意也不敢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