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鄭度和孫尚香(第1/2頁)
章節報錯
經過幾個月的奮戰,鄭度終於帶人打通了涪城通往德陽亭的左擔道,他沒有任何的停歇,馬上帶人向前繼續推進,進入了陰平道。
陰平道山勢更加陡峭,修路難度再一次加大,鄭度親臨最前線,跟軍民吃住在一起,連涪城他都抽不出時間回去一趟。
到處都是懸崖峭壁,到處都是深山峽谷,為了加快程序,鄭度選出身手矯健的軍民,讓他們在前面開路,負責把繩索捆綁在山崖上面的樹木或者巨石上面。
這樣一來,後面的人只需把繩索的另一頭綁在身上,不論是施工,還是往前面運送糧食和物資,便大大提升了眾人的安全係數。
鄭度並沒有按部就班的往前推進,而是把人分批往前運送,好幾段山道同時施工,工程進度迅速加快。
鄭度白天親自指揮,夜裡便在附近的山洞裡休息,跟眾人同甘共苦,一把年紀沒有絲毫的抱怨。
吳懿被劉循委派到鄭度身邊,帶著三千士兵沿途護衛。
雖然南方的寒冬相比北方溫度明顯高很多,可山谷中氣溫潮溼,常年濃霧瀰漫,缺少陽光,尤其是到了夜間,氣溫驟降,冷風刺骨。
吳懿幾次提醒鄭度,讓他回涪城,把這裡交給自己,可鄭度卻非常固執,說什麼也不離開。
有一次,鄭度一臉感慨的說:“我做夢都盼著能早日走出這片大山,難得主公心懷進取中原的雄心壯志,能在死前幫助主公走出這片大山,我鄭度死而無憾!”
這個倔強的老頭讓吳懿深受震撼,一想到自己曾經投降過劉備,吳懿羞愧的無地自容,別看打了八十軍棍,他依然感到很慶幸,如果不是及時回頭,主動離開劉備,恐怕現在他和彭羕、龐義等人的下場一樣。
……
孫權聽說呂蒙又病了,吃了一驚,急忙把呂蒙調回建業,派去最好的醫官,為他診治病情。
呂蒙正當盛年,正是建功立業的黃金時期,可孫權卻非常擔憂,這已經是呂蒙第三次生病了。
醫官告訴孫權,呂蒙血氣不暢,先天陽氣不足,這種病只能服藥調理,並不能徹底治癒,具體是什麼病症,醫官也皺眉不解,說不出個所以然。
夜深了,孫權勉強審閱了幾份奏報,煩悶的情緒再次湧上心頭,他站起身來,在屋中來回踱步,一副愁眉不展的樣子。
從呂蒙的病他想到了魯肅和周瑜。
江東人才輩出,先是周瑜,火燒赤壁,一把大火擊敗了幾十萬曹兵。周瑜文武雙全,雅量高潔,除了軍政要務之外,更難能可貴的是周瑜還精通音律,是亂世少有的天縱奇才。
可惜周瑜英年早逝,天妒英才;周瑜之後,魯肅成為了孫權的股肱重臣,可魯肅現在年紀也大了,身體每況愈下,加上他忠厚保守的性格,讓孫權不自覺的把注意力轉向了別人。
孫權現在雄心勃勃,固守江東已經無法滿足他的野心,他急於開疆擴土。
魯肅忠厚老實,固守疆土,保境安民是把好手,卻缺乏進取的銳氣和鬥志,現在孫權要的是開疆擴土的能人良將,而不是看家護院的管家,只有從呂蒙身上他才能依稀看到周瑜當年的影子。
呂蒙有勇有謀,主張銳意進取,他跟孫權最合拍,兩人的想法驚人的一致,可是偏偏呂蒙身體不好,年紀輕輕就成了“病秧子”
周瑜是“短命鬼”,魯肅是“老好人”,呂蒙卻是“病秧子”,孫權心裡頗感憂慮,日夜盼著呂蒙能徹底恢復康健,最好也得幫他征戰個二三十年。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