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不亮,法正就早早的起來辦公了。

桌上擺滿了卷宗和書簡,把法正瘦小的身軀整個都給遮住了,即便是那些衝刺高考的莘莘學子,也未必能比得上法正更加用心。

自從來到綿竹,這幾乎成了他的常態,每天都起的很早,睡得很晚。

綿竹將近十萬的百姓回遷,後續的安置還有一大堆的事情等著法正處理。

房屋修繕、民事糾紛、案件審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一股腦的壓在法正的肩上,除此之外,法正還要抽出時間研究制定新的律法。

縣吏王叡幾乎每天都要往返成都和綿竹,替法正和黃權等人傳遞訊息。

關於新的律法,黃權有什麼看法,法正有什麼意見,因為大家不在一個地方,中間自然就少不了一個跑腿的。

王叡是響應劉循的招賢令,第一批踴躍報名的文士,出身寒門的他,跟其他人一樣,也想為益州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們這一批報名的文士,加起來不下上百人,在成都整整閒置了一個月,好像被人遺棄了一樣。

直到龐統接管東曹,這些人連龐統的面都沒見到,便被分到了偏僻落後的縣城,擔任的都是跑腿打雜的差事。

綿竹原來是益州的治所,劉焉在位時,一場大火把綿竹燒成了一片廢墟,前不久劉循和劉備又曾在這裡激戰了數日,現在的綿竹只怕比那些邊境苦寒之地,也強不了多少。

但王叡並不抱怨,做事勤勤懇懇,非常認真。

即便龐統不在成都,但他的命令,卻可以快馬加鞭傳到成都。

法正指了指桌案,語速很快的說:“昨夜我列了幾條新法的規條,你馬上送去成都。”

“喏!”

王叡走過去,仔細的把東西收好,一轉身,他發現桌上多了一張地圖,上面做了許多標註,哪裡屯兵,哪裡伏擊,哪裡屯糧,都寫的很詳細。

陰平道、金牛道、米倉道、劍閣、陽平關都用粗線做了明顯的標記。

只掃了一眼,王叡便明白了,忍不住說道:“先生!主公遠在宕渠,若知道你這份用心,一定非常高興。”

法正微微挑起眉頭,眼中稍稍多了一絲驚訝,“那地圖你能看懂?”

王叡謙虛的回道:“能看個大概,先生是在替主公謀劃如何進兵漢中。”

法正讚賞的點點頭,“不錯,不過這件事,事關機密,切勿對外人提及此事,知道嗎?”

“是,卑職明白。”

劉循要對漢中用兵,到目前為止,只有高階將領和劉循身邊的幾個謀士知道,法正雖然現在是綿竹令,但劉循並沒有把他排除在外。

法正每天都會抽出半個時辰,研究這份地圖,籌謀良策。

小小的綿竹,絕非他施展才能的舞臺。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朝風雲便化龍!

法正表現的非常積極,目的很明顯,他要儘快的離開綿竹,去劉循的身邊施展才能,建立一番令人羨慕的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