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家主人認出劉循後,一時慌亂的不知所措。

劉循笑著說“大伯!叨擾了,能不能借你家歇歇腳,讓我們解解乏,吃頓便飯。”

“大人,請!”

開門的老漢急忙把劉循讓進院中,驚得目瞪口呆,心說:“天底下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堂堂的漢室血脈,益州牧大人竟然來到自己的家中。”

剛走到正房門口,正好老漢的小兒子走了過來,老漢急忙衝他招手:“這是州牧大人,還不過來磕頭行禮!”

不一會,老漢一家八口人全都來到了正房,爭搶著給劉循下跪,劉循急忙把人扶了起來。

劉循隨意的坐下,衝老漢笑著說:“大伯!你不要這麼緊張,我又不是吃人的老虎,州牧怎麼了?還不是跟你們一樣,都是兩隻手兩隻腳,又不高人一等,都坐吧。”

劉循讓了好久,老漢一家才圍著他坐下。

劉循簡單的詢問了一下,老漢姓張,有三個兒子,老大叫張大郎,老二叫張二郎,老三叫張小郎。

“家裡種了多少畝桑田?”

“回大人,種了五十畝桑田。”

“五十畝?看樣子,生計應該還算富足。”龐統四處看了看,笑著說:“孟子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張老漢憨厚的回道:“大人說的極是,草民一家還算過得去,一年下來錢糧略有剩餘,逢年過節也能吃上頓豬肉。”

王文補充道:“這涪城有一半的百姓,都種了桑樹,收益還不錯。”

益州的蜀錦天下馳名,蜀錦是益州的第一大支柱產業,自然而然這裡的絲織業很發達,種桑養蠶的大有人在。

劉循跟張老漢一家親切交談,沒有絲毫的架子。

老漢見劉循這麼平易近人,激動的越說越起勁。

指了指院子裡種了的幾株桑樹,張老漢熱情的介紹道:“這桑樹渾身都是寶,是我們養家餬口的金疙瘩,三年的桑枝,可以做木杖,三錢一支;十年的桑枝,可以做馬鞭,一支二十錢;十五年的桑枝,可以做硬弓,一張弓兩三百錢;另外還可以做農具、做劍柄、做槍棒、用處多得是。樹上結的桑葚也能賣不少錢,桑樹皮可以做藥材,還可以用來染布料、做琴絃……”

劉循聽的津津有味,聽完後不勝感慨:“大伯!你今日可給我好好的上了一課,想不到這桑樹竟有如此多的用處。”

“是啊,我們全家人的所有花銷,可全都指望這些桑樹。”

劉循點點頭,“等我回去後,一定讓各地官吏多多鼓勵百姓種桑養蠶,尤其是那些閒置的荒山溝壑,更應該多種一些桑樹,好好利用起來。”

張老漢說什麼也要殺雞宰羊,好好款待劉循,被劉循笑著拒絕了。

劉循半開玩笑的說:“你們平時吃什麼,我便吃什麼,這才是沒拿我當外人!如果殺雞宰羊,那我馬上就走。”

張老漢一家沒有辦法,只得給做了一頓家常飯。

有野雞蛋、燒青菜、冷芸豆、煮冬葵、魚酢醬,吃的是胡餅,喝的是家釀的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