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一回生,二回熟,回遷綿竹的百姓時,劉循毫無經驗,大大小小的麻煩事出現了很多,但現在回遷涪城的百姓,考慮的明顯比之前更加周到。

孤寡老弱劉循專門派車運送,這些人每次都會提前出發,第一時間得到安置。

至於那些青壯年則在“三老”的指揮下,負責搬運大件的行禮,路上若有小的摩擦出現,劉循儘量讓他們自己做主,把權利完全交給各亭各里的“三老”。

劉循的隊伍只負責沿途保證大家的安全,一旦夜裡在郊外宿營,紮營、安置帳篷,巡邏守夜,這些事情都由軍隊負責。

另外,沿途路上的城縣,劉循也都命人提前準備好供百姓休息的地方,還有免費的米粥和熱水供應。

這次負責搬遷的隊伍都是東州兵,只要有違法擾民、欺負百姓的事件發生,劉循都嚴肅要求下面的將校,務必儘量當場處理。

隊伍抵達涪城以後,安置完第一批百姓,劉循馬上帶人趕到涪水上游。

經過兩次決堤放水,堤壩急需加固,附近的田莊還被淹沒了許多,劉循頗感憂心,一邊帶人加固堤壩,一邊佈告當地的百姓,因水患造成的損失,官府一律加倍賠償。

王虎半開玩笑的說:“主公!這決堤放水,有一半的功勞是法正的,我看以後不用給他發俸祿了,他的俸祿直接用來補償百姓吧。”

劉循笑了笑,“算了,法正那時候完全站在劉備的立場上,如果什麼都讓他賠,就算把他論斤論兩的賣掉,也賠不起。”

“傳令下去,來年開春,沿岸的堤壩上,多栽種一些樹苗,等樹長起來,不僅可以提供木材,也能讓堤壩更加牢固。”

“諾。”王文馬上記了下來。

將士們都在忙碌,劉循見天色不早了,讓火頭營馬上準備飯菜,又叮囑多殺幾頭豬犒賞日夜勞碌的將士。

“主公!”

吳班帶著一個人朝這邊走來,離近了一看,劉循認出來了,笑著打了個招呼:“這不是孫乾先生嗎?”

孫乾尷尬的笑了笑,邁步來到劉循面前,誇讚道:“想不到將軍竟如此不顧辛勞,親自帶人加固堤壩,在下這廂有禮了。”

孫乾上次被劉循抓為俘虜,剛派人送回荊州,屁股還沒等坐熱,便被劉備派來了。

因為劉備現在身邊人手不足,有些捉襟見肘,便讓他出使益州。

孫乾之前來過益州,在這邊待了將近兩年,熟悉這裡的風土風情,口才也不錯。

彼此客套了幾句,劉循便隨便在路邊找了塊石頭坐下,“公佑!有什麼話不妨直說,我洗耳恭聽。”

王虎和狐篤一左一右站在不遠處,哪怕孫乾瘦瘦弱弱,無縛雞之力,他們也不敢掉以輕心。

孫乾穩了穩心神,“那我就直說了,主公此番讓我出使益州,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能和將軍罷兵言和,商議三家結盟之事。”

“罷兵言和?三家結盟?”

劉循忍不住笑了:“劉備的想法還真是出人意料,差點奪了我的益州,這麼快就想讓我把這筆賬就此揭過。孫權怎麼想我不管,公佑!我憑什麼相信劉備的誠意?明人不說暗話,若劉備日後反覆,結盟後再突然出兵與我為敵,那該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