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經深了,孫權站在高高的建業城牆上,眺望著荊州的方向,目光久久的凝視著,心潮起伏,無法平靜。

去年孫權遷都到這裡,改秣陵為建業,寓意建功立業,他正當盛年,胸懷凌雲壯志,恨不能帶兵殺向中原,一統天下。

劉備帶兵去了益州,前幾日傳來訊息,劉備連奪白水關和涪城,氣勢如虹,兵鋒直指成都。

孫權瞭解劉備的能力,劉璋根本不是劉備的對手,益州遲早要易主。

一想到劉備,孫權的心情變得非常複雜。

孫劉聯盟在赤壁之戰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從那以後,兩家關係日益穩固。

孫權和劉備更是親上加親,孫權把妹妹孫尚香嫁給了劉備,兩人成了郎舅關係,

年過半百,跟孫權的父親平輩論交的劉備,搖身一變成了孫權的妹夫。

作為盟友,孫權希望劉備開疆擴土,實力日益強盛;可作為潛在的對手,孫權又不希望劉備變得太強,因為他知道劉備絕非池中之物,無時無刻不對自己構成威脅。

今日的盟友隨時會成為明日的仇敵,亂世結盟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利益!

荊州當初是孫權借給劉備的,現在在劉備的經營下,荊州的民心都轉向了劉備、荊州計程車人也都紛紛依附於劉備。

劉備無可爭議的變成了荊州真正的主人,這絕不是孫權希望看到的,他無時無刻不想著把荊州拿回來。

只不過北方的曹操實在過於強大,憑他一人根本無法與之抗衡,才不得不繼續維持和劉備的關係。

當初聯盟是魯肅提出來的,為了對抗曹操,孫權勉強答應,可現在劉備日益做大,眼看就要把益州收入囊中,孫權又羨慕,又嫉恨。

赤壁之戰後,一開始劉備只佔據小小的一個南郡,後來劉備連下四郡,把武陵、桂陽、零陵、長沙一併佔為己有。

劉備推出劉琦為荊州牧,最後劉琦死了,劉備順理成章接管了大半個荊州。

孫權當時心裡很有怨言,很不平衡,可也只能無奈的接受。

益州乃天府之國,沃野千里,糧食豐盈,再加上四面環山,有天險庇護,是難得的風水寶地,孫權也曾動過心思。

第一個對他提出奪取益州的是甘寧。

第二個是周瑜。

孫權不僅動心,也曾付之行動,只可惜,周瑜英年早逝,西征的計劃被迫擱淺。

孫權甚至想過跟劉備一起出兵益州,孫權記得很清楚,劉備當時是怎麼答覆自己的。

“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劉備那時言語誠懇,誠懇的近乎哀求,希望孫權不要打劉璋,放他一馬。

一想到劉備此刻的所作所為,孫權雙手緊握,氣得咬牙切齒。

“好一個狡猾的劉備,當初你說的多好,我如果要對付劉璋,你馬上就會披髮上山,歸隱山林,一輩子躲山上不出來。可一轉眼,你招呼不打一聲,自己卻帶兵去打劉璋了,要把益州佔為己有!”

跟這樣的一個人做盟友,無時無刻不在欺騙自己,無時不刻不在防備自己,孫權的心情可想而知。

此時誰也沒有想到,益州的戰局,會成為一個巨大的槓桿徹底攪亂整個中原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