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循道:“有這個必要嗎?”

黃權以不容置疑的口氣回道:“完全有必要,劉備此人不可小覷,雖說時間緊迫,可我們不得不做好打惡仗、打持久戰的準備,一旦戰事陷入膠著,糧草的供應尤為重要。如果把涪城以北、綿竹以南的百姓全部移走,一旦糧食耗盡,劉備就會束手無策,他懸軍遠征,根本無法從荊州往這裡運送糧草,到那時,他的命脈就完全掌握在我們手中。”

劉循想了一會,咬牙點點頭:“好,既然要做,乾脆就做的徹底一些。”

劉循眉頭一皺,望著地圖上的綿竹,說道:“當初我和鄭公商議的時候,並沒有確定具體的時間,如果此時我們派人遷移百姓,一旦綿竹有變,只怕分身乏術啊。”

當時時間緊迫,劉循必須儘快離開綿竹,如果不能及時離開,即便鄭度說服了李嚴費觀,只要劉備大軍趕來,把城池圍住,計策便無法順利實施了。

黃權想了想,猜測道:“公子!依我看來,鄭度即便說服了李嚴二人,也不會馬上按計劃行事。”

劉循忙問:“這是為何?”

黃權笑道:“如果劉備剛剛圍住綿竹,城中就出現了內亂,即使李嚴帶兵開啟了城門,那劉備能不起疑嗎?劉備身邊的法正、龐統能不懷疑嗎?”

“那以先生看來,鄭公要在綿竹堅守一段時日,才會按計劃行事?”

黃權道:“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打消劉備等人的疑慮。公子試想,鄭度帶兵堅守,劉備必然會下令猛攻,如此一來,戰事必然會異常慘烈,我們急於打敗劉備,那劉備比我們更加著急,如果遲遲拿不下綿竹,又聽說附近的百姓都被遷走了,劉備的壓力可想而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抓緊時間,勢必要儘快的奪取綿竹,然後揮兵南下殺往成都。”

劉循靜靜的聽著,黃權分析的極有道理。

黃權接著說:“人在著急的時候,自然盼著能有人幫自己一把,一旦戰事膠著,城中將士難免士氣低落,軍心浮動,如果李嚴那時投降,突然發動兵變,劉備必然不會多疑。”

劉循最終被黃權說服了,一旁的王文也聽的歎服不已,暗挑雙指。

黃權估算了一下,信心十足的說:“公子儘管放心,鄭度至少會堅守十日,這段時間對我們來說足夠了。”

劉循果斷抽出兩萬人馬,交給黃權馬上遷移百姓。

不出黃權所料,斥候很快傳來訊息,鄭度堅守不出,劉備正在率軍攻城,可惜激戰了一日,綿竹依然固若金湯。

轉過天來,從成都趕來一隊人馬,共計一萬多人,帶隊的主將是扶禁、向存。

本來他們僅僅只是路過雒城,劉循聽說此事後,親自出城詢問。

原來他們是劉璋派來的,要北上奪取葭萌關。

喜歡循霸三國請大家收藏:()循霸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