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兒子守在一旁,劉璋咳嗽了一聲,把身上的衣服拿開:“循兒,你昨夜去哪裡了?”

劉循如實相告:“孩兒去拜訪了幾位臣僚,鄭度、張裕……孩兒都見過了,大敵當前,孩兒想多聽聽他們的看法。”

劉璋欣慰的點點頭:“循兒!你之前可不是這個樣子,那時候,你整日只顧著練習槍棒,跟在張任身邊隨軍歷練,對別的事情從不上心,誰說你也不聽,為父可操碎了心啊,現在你能關心政事,為父頗感欣慰。”

劉璋細細的端詳著劉循,表情愈發激動,突然感慨的說:“但願還來得及!”

誰人父母不望子成龍,更何況劉璋是一方諸侯,當然希望子女能夠成才,將來繼承自己的基業。

劉璋有兩個兒子,一文一武,劉循從小就跟在張任身邊,喜歡拳腳棍棒,喜歡上陣殺敵,對兵法韜略也非常感興趣。

次子劉緯也有一種說法,叫劉闡。)

小兒子幾乎跟劉璋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愛護百姓,懂禮守節,敬重賢士,但性情卻過於軟弱。

唯獨劉循,從小便勇武剛烈,天生虎膽,年紀不大,便早早的上了沙場,今年才二十歲,劉循卻早已殺過人。

在軍中,劉循也深受大家的擁戴,極有名望。

於情於理,於公於私,劉循都是繼承劉璋基業的不二人選,現在劉備已經奪取了白水關,兼併了白水關的兵將,如虎添翼,可謂兵強馬壯,勢不可擋,劉璋心裡一點底都沒有。

望著日益成熟的劉循,劉璋眼圈一紅,禁不住掉下了眼淚。

劉璋自責道:“循兒!你不會怪我吧?是我當日不停勸阻,把劉備請進了益州,哪知請神容易送神難,父親不僅搬起石頭砸自己腳,也害了益州的百姓。”

有句話劉璋不忍說出口,他也害了劉循,如果劉備不來,劉璋百年之後,劉循就會是益州之主,可現在劉備來了,劉循能不能繼承自己的基業,就很難說了。

劉循道:“父親!當時你也是一番好意,再者說,那劉備之前偽裝的太好了,北海救孔融、徐州救陶謙,即便到了荊州,劉表活著的時候,他也沒有存過奪人基業的歹念,正因為他一直偽裝的太好了,父親才沒有提防,把他錯當成了仁義君子。”

“你真的這麼認為?”

劉璋激動的望著劉循,眼淚流的更兇了。

這一番話,還是跟張裕閒聊的時候,從他那裡聽來的。

劉備之前多次救人於危難之間,孔融、陶謙、劉表,都受過劉備的援助,陶謙三讓徐州,劉表也曾讓過荊州,可劉備並沒有直接伸手去搶人家的地盤。

雖然後來他的確先後佔據了徐州和荊州,但並不是從陶謙、劉表手裡搶來的。

所以,劉備多年營造出來的良好形象,把劉璋給騙了。

劉璋哽咽道:“循兒!為父現在後悔不及啊,我真是錯看了劉備,當時我想,陶謙幾次三番,要把徐州讓給劉備,劉備都沒接受;劉表也有此意,劉備也沒接受。直到曹操佔據荊襄後,劉備和孫權在赤壁聯手打敗了曹操,之後劉備才搶佔了荊襄,可那畢竟是從曹操手裡搶來的,我做夢也沒想到,他會直接動手,搶我父子的益州。”

劉璋性情太軟,在外人面前沒有主見,在劉循面前,也是說哭就哭,像個孩子一樣。

喜歡循霸三國請大家收藏:()循霸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