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走啊?那我跟趙叔後天就過去。”

周覺山正在夾菜,筷子一頓,瞥他一眼,“不急,你還可以再晚一點兒。”

距離招標談判會還有四天的時間。錯開時間,避免有交集,才能盡可能地隱瞞住丹拓與他之間的這一層秘密合作關系。

丹拓想想,“沒事兒,你坐飛機,我開車,咱們各走各的。”

他不能再晚了,準備招標之前,他怎麼也還得提前過去打點一番。做生意又不比別的,想賺錢,人脈和關系是最重要的。

周覺山眸光一閃,像是想到了什麼,他保持鎮定,吃了一口菜,“你開車,是打算直接帶大貨過去?”

“不,東西早就到了,我這次是帶幾個空車過去,如果吳部長不滿意,我再把東西拉回來,轉到金宕手裡,再送到木姐那兒去。”

木姐是一座北部城鎮,位於北撣邦西北邊境,屬於國家級口岸,緊鄰著中國雲南省瑞麗市。

那一座城市,面積不大,但市內建設十分繁華,整座城市燈紅酒綠,賭場、妓院遍地,那裡中國人很多,果敢族[1]也很多,是緬甸對中國出口天然氣、玉石、木材和橡膠等原材料的最佳出路,也是中國的消費品和摩托車湧入緬甸的一級中轉站。

如果想走私玉石、木材到中國,那裡,是一個必經的去處。

周覺山略略地點頭,思忖間,夾起一口面條,快速地咀嚼。

理所當然,他早就知道丹拓肯定不會在南撣邦這一棵樹上吊死。不過跟南撣合作,肯定是最優的選擇,一是南撣邦的玉石廠多,原料優,二是按照周覺山和在思的推理,那批走私軍火的供應商應該就在南撣,一旦這次長期合作談成,也方便丹拓他們暗中夾帶軍火,少冒一份風險,少出一份運費。

與北撣合作,雖說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但丹拓怎麼也都虧不了,商人都精著呢,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了。

“吳四民那邊,我可以盡量幫你談。”

“是,周團長也放心,只是是您該拿的,我一分錢都不會少給您的。”

“按多少利潤算?”

“百分之十。”

“年利率?”

“不,每筆分成。”

“基數是多少?”

“大概5萬美金。”

“用美金給我?”

“對,美金。”緬幣彙率浮動極大,境內外金錢交易,都基本上用美金結算。

周覺山點頭,暫時沒有其他的問題。深夜,他和在思一起回到了房間。

住在這裡的最後一晚,在思忙著洗澡,又忙著收拾行李,她想把那個行動式的縫紉機帶上,可是折騰了半天,行李箱都裝不上。

“哥,你幫幫我吧。”

“等一下,我算個東西。”

在思納悶,顛顛地跑過去,“在幹嘛?”

周覺山眉頭緊鎖,桌子上擺著個計算器,他坐在桌子上,側歪著腰,手指頭啪啪地戳著計算器的數字值,且看他一會兒按了個五,一會兒又乘以六十,一會兒又減掉五十,好像是在計算什麼很重要的東西似的。

在思眼珠一轉,微笑,上前摟住了他的腰,“怎麼,你在算你能賺多少錢呀?”

“不,我看他夠判多少年。”

……

在思忍俊不禁,“那你也收了錢,你是不是也要被判呀。”

“我可以先把他交給中國,再移交給緬甸政府軍,錢都是他賺的,關我什麼事兒啊。”

在思:……

夠陰的了。

作者有話要說: [1]果敢族:緬甸的漢族一支。生活在緬甸撣邦北部果敢地區,毗鄰中國雲南。果敢地區在唐代屬於南詔國的領土,宋代屬於大理國領土。總人數只有20多萬的少數民族“果敢族”,95以上人的血統是漢族。他們最早來到這片土地的始祖,是一批追隨明永歷帝朱由榔殘存的官兵和受滿清政府迫害的平民,300多年前遷移至此,世代居住於果敢地區。18世紀,一支中國移民後裔成為科幹山的地方勢力,後受封為世襲果敢土司縣。1897年2月4日簽訂的《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滿清政權把果敢割讓給英屬緬甸,果敢人於是從漢族的一部分變成緬甸的一個少數民族,也開始了百年的罌粟種植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