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升這次到沒推辭,道:“先生請隨我來”。

林威跟著陶升進了襄平城。

兩人不一刻功夫便到了遼東太守府,陶升對值守衛士道:“你去與大渠帥說一聲,就說張璉張先生有要事來訪”。

那名守衛一聽不敢怠慢,忙進去通稟。

前後不過盞茶功夫,就見張燕龍行虎步意氣風發的從太守府內迎了出來,一見林威道:“昔日張先生不辭而別,我等甚是掛念,沒想到今日又見到了先生”。

說著將林威請進了太守府,兩人分賓主落座。

林威道:“當日我曾與大祭酒探討過,一旦朝廷精銳大軍出兵,大賢良師便應率部眾席捲冀州錢糧,北上幽州,在遼東立足,最後怎會出現如此差異”?

張燕聽了喟然長嘆道:“還能因為什麼,地公將軍和人公將軍不願離開故土,屈居人下,若非如此,兩位將軍豈能命喪冀州”。

林威眉頭一皺道:“地公將軍也就罷了,人公將軍已撤離信都,為何會兵敗被殺”?

張燕道:“人公將軍聽說地公將軍敗北,官兵即將合圍,這才同意撤離信都。原本計劃由我部為前軍攻下南皮。

人公將軍率中軍和後軍隨我部一起傳送回遼東。

沒想到皇甫嵩老兒竟然派北軍精騎迂迴攔截,被人公將軍率部擊敗後。

又咬住後軍一部,將三萬多人圍殲。

然後一路猛攻,九戰皆勝。

當日後軍被圍,人公將軍又捨不得後軍人馬,我等苦勸不聽。他強行帶領五千英雄軍團出擊,結果兵敗被殺。”

說到這裡,張燕問道:“剛剛聽衛士說張先生有要事來訪,不知是何事”?

林威道:“我聽聞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冀州敗北,皇甫嵩大軍不日即將北上,在下不得不出山走一趟。

來此地之前,我先去了趟南皮城。

與皇甫嵩見了一面,希望朝廷能緩動刀兵,畢竟黃巾軍也是我大漢子民,遼東地廣人稀,與其讓外族在此肆虐,不如由黃巾軍戍邊。”

張燕聽了忙問道:“朝廷怎麼說”?

林威嘆了口氣道:“皇甫嵩言說除非獻上大賢良師首級,並上繳天公將軍大印和太平經天、人兩卷),大渠帥上書朝廷請降,方才會罷兵”。

張燕聽了眉頭一皺道:“先生這次要是為朝廷做說客,那可能要讓你失望了,某家絕不會做出謀害大賢良師的舉動”。

林威莞爾笑道:“在下也並無謀害大賢良師的意思,大賢良師可找一相貌相似之人,獻上首級,假死隱居幕後。

然後由大渠帥派使者到京城,上書朝廷請求歸降。

大渠帥掌有四郡之地,求一將軍職應該不難,如此一來,太平道教眾便可安居遼東。

開墾土地,清除盜賊,休養生息,行割據之實。一旦天下有變,大賢良師可再度出山,兵出遼東,席捲天下。”

張燕聽了問道:“朝廷會答應麼”?

林威哂然一笑道:“打仗消耗的是朝廷的稅賦,現在朝廷已允許各大世家招兵自保,各大世家目的已經達成。

再打下去就要各大世家出錢、出糧、出人。

他們為什麼不答應?

更何況大賢良師在朝中也有些人脈,在多送些金珠厚幣,此事我想應該不難。不過這事要想成功,還要大賢良師同意才成”。

張燕接著問道:“如果皇甫嵩執意進攻遼東呢”?

林威搖了搖頭道:“大渠帥上書朝廷請降,朝廷便沒理由在攻打遼東,何況此地與烏桓接壤,如果朝廷大軍執意北上。

大渠帥自可與烏桓連結,共同對抗朝廷大軍征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