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大亂

趙樸真離開長安的當年,倭寇忽然入侵,燒殺搶掠福建沿海一帶,甚至山東一帶也飽受滋擾,地方守軍連連敗退,甚至官府被圍,朝廷不得不發兵征討,最後調取最近的州縣兵馬征伐。

然而天公不作美,這一年山東蝗災,南邊卻水災,百姓本就民不聊生,再加上戰亂,東南一帶,幾乎是滿目瘡痍。

這一戰,就是一年,李知珉佈下的棋子終於起了作用,發配流放廣東的王慕巖領著一支精兵,與連山的隊伍配合無間,合力圍剿,將倭寇一路逼回海上,又海戰打了個落花流水,大勝。

趙樸真遠在範陽,聽到這個訊息,不由想起那一晚,李知珉說起太宗一朝,將星如雲的事時,眼裡閃動著的野心和期望,這才是他所馳騁的世界吧,因為惜才而救下來的將才,果然展現了非凡的才能。他所希望的,是君明臣賢,名臣濟濟,將星如雲的盛世,是軍力強大,打到外人不能來犯的強國。

七斤扶著拔步床,已經走得很穩當,抬頭起來,長開的臉上薄唇星眸,越發神似李知珉,趙樸真撫摸著隆起的肚子,到了範陽沒多久,她就發現,自己肚中,居然不知何時已經悄悄紮根了一個小小的生命,那一段美好的蜜一樣的歲月,到底還是留下了紀念品。她原來不止帶走了他一個孩子。

而他現在,在做什麼呢?

應夫人走進來,看到她要起身,忙笑道:“不必起來,你好好歇著,別太寵孩子了,小心沖撞了你,還是讓乳孃帶著吧。”

趙樸真問:“阿孃有事?”

應夫人嘆息道:“前兒不是剛大勝嗎?結果那王暮巖,還是招搖出頭得太早了,不值當啊。”

趙樸真忙問:“他取得這麼大勝,難道朝廷沒有封賞?”

“不僅沒有封賞,還有了罪過。朝廷有人彈劾他私蓄兵馬,私養兵士,私鑄武器,意圖不軌,這是被人忌諱打壓了,如今朝廷下了旨意,讓他解了軍職,暫押入京,三司議罪。”

“曾經害過東陽公主的人怕他,曾經跟過東陽公主最後背叛了的人也怕他恨他,卻沒有一個人感激他在國家為難之時站出來殺退外敵,這就是骯髒的政治。”

趙樸真怔了怔,心裡想著不知道王爺會如何替他解圍,他應該能想到這一步吧?若是自己是王爺,卻該如何做,真想著出身,忽然按住了肚子:“阿孃,好像要生了,我肚子疼。”

應夫人連忙起身,出去喚人,又把七斤抱走,一陣忙亂。第二次生,到底比第一次生順當許多,黃昏之時,趙樸真生下了一個女兒,比起哥哥,她卻瘦小許多,哭聲也輕而弱,頭發稀黃,看起來卻有些不足,但卻有頗為十分秀麗的輪廓和雪白面板。

也不怎的,明明這一次,有著母親在身邊無微不至的照顧,義父在後邊千百遍呵護,又有數名哥哥想法設法逗他開心,僕從遍地,女兒仍然沒有之前流落在外野生野長顛沛流離的七斤來得健壯。

趙樸真後來一直心懷內疚,覺得是自己那時候心思太重的原因。因著先天不足,孩子生下來沒多久就病了,應家四處遣人尋覓良醫良藥,仍然奄奄一息,最後居然還是去了當地據說靈驗的觀音廟裡求了靈符,才算保住了性命。

於是趙樸真替她起了小名觀音奴,只求觀音菩薩保佑她健健康康,一生無憂。

一直忙著照顧觀音奴的期間,朝廷的訊息也斷斷續續傳來,王慕巖到底沒有被解進京,朝廷去宣旨後,卻激起了民變,飽受倭寇騷擾多年的民眾們一心擁護愛戴王慕巖,自發圍住了朝廷命官為王慕巖請命不得,義憤之下,殺死了前來宣旨的宦官,將王將軍救了出來,然而這時騎虎難下,義民們本就在戰爭中失去了田産,沒有希望,居然被別有心機的人登高一呼,官逼民反,舉起了反旗。

而起義一起,此起彼伏,民不聊生的人們陸陸續續嘯聚在一起,佔領官府,掠奪富人,殺害朝廷官員,四處起兵。朝廷忙著點兵四處剿匪,

天下,眼見著,就亂了。

引起了這一切的王慕巖卻沒有造反,但也不可能再回朝廷束手就擒,帶著手下往茫茫大海中一去,就無人知道他的下落。

等到觀音奴周歲的時候,朝廷剛剛在千瘡百孔的南方剿滅了幾個義兵頭子,國庫空蕩蕩,粒谷不存,改了稅法,州縣卻幾乎沒有人能收上稅來,任憑朝廷如何震怒,免掉多少地方官員,也不過是再選上別的世家的傀儡罷了。

內憂之時,外患便生。

青蕃動了,一動就是雷厲風行,青蕃太子慕容延帶著兵馬,一口氣便佔了隴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鎮,不過數月時間,就已逼近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