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他們帶著龐大的商隊,踏上了去往涼州的道路。

黃忠、典韋他們第二批出發的人,要等到土豆成熟之後,帶過去作為糧食的種子,保證征戰西域的隊伍,不會有後顧之憂。

劉備看著商隊消失在遠處,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

也許,華夏曆史的改變,從這一刻踏出了第一步。

一個來自後世靈魂,又融合進這個時代的思想,劉備更加清楚士族這個階層的意義。

自從讀書人這個群體,取代了地主豪強的傳統貴族,形成了新的統治階層。

道德和禮儀,被提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

這其中雖然隱藏很多虛偽,也無法讓人忘記本性的自私。

但從大漢對待外族的態度,就可以知道這個時代計程車族有血性!

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血性,就會成為一隻待宰的羔羊。

只有保持民族的血性,才能堂堂正正地屹立在世界!

後世裡,如果不是一些偉大的人物,重新啟用藏在民族血脈裡的血性,在外族入侵的時候,帶領華夏民族迎頭痛擊。

可能我們的民族,已經成為一個被奴役的民族。

人謀取私利並不可怕,只要心中不忘記自己的國家和民族。

士族就是這樣一群人。

他們心中是家國天下的觀念,先考慮家族的利益,才會考慮國家的利益。

或許他們不偉大,但卻格外真實。

在後世裡,多少所謂的精英,心中只有私利,卻根本沒有國家和民族的位置,那才叫可怕!

後世裡,國家重新開始推行儒學教育,灌輸道德和禮儀的思想,要想改變被國外腐蝕的思想,又不知道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

劉備的心中更加堅定,從現在開始,就應該保持儒學的思想中的精髓,把民族文化發揚光大,才是千秋萬世的大業!

當西域的戰報傳回朝廷的時候,醉心於大漢內部爭權奪利的世家,心中應該會有所震動吧?

那或許就是士族反思自己的開始!

......

回到雒陽城的劉備,立即動身去拜訪李儒。

這幾天和賈詡的相處,劉備發現,歷史對一個人的評價,只是透過他在歷史事件中的表現來進行評判。

準不準確先不說。

至少人心在不斷變化,幾年前和幾年後可能都完全不一樣。

這都只能在接觸過才能慢慢了解。

李儒同樣對劉備的到來很驚訝,高興地把劉備讓進門內。

劉備發現,李儒的住處比賈詡好得多,雖然同樣是民居,卻顯得比較整潔。

在李儒的屋子裡還有個侍女,劉備在客廳坐下後,就端上來茶水。

讓劉備感到詫異的是,李儒給人的感覺儒雅,性格也比較開朗。

劉備想起看三國這段歷史的時候,讀到李儒主動投效董卓,腦海中都會出現一個鬱郁不得志的中年人,甚至心中還有一種對社會的怨恨。

就像後世有一些懷才不遇的青年,整天都會陰沉著一張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