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再次拒絕登基稱帝,鄭玄和宋忠、孔融等人,只能告退離去。

自古皇帝禪讓,接受帝位者三讓之後受之,這是傳統的禮數。

這次請劉備登基,雖然不是受禪。

但劉辨還在世,原來的皇室血脈尚存,也可視為禪讓。

劉備兩次相辭,本是題中之義。

大漢計程車人又準備發動第三次相請。

戲志才和趙季晨、荀彧等人看出來了,劉備是真的不想當這個皇帝。

如果只是禮節性的相讓。

劉備只需說,“備何德何能登基稱帝!”

而不是對天下人做出保證,他願意輔佐劉辨。

劉備不想當這個皇帝,那問題就嚴重了!

在劉備的身後,可是有無數人在等著成為開國功臣。

這牽扯到的是巨大的利益關係。

劉備不當這個皇帝,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整個勢力的崩潰!

至少會讓大部分人失去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

哪怕是趙季晨這些現代人才,也同樣在心中期待著,自己親自參與創造的王朝早日出現!

興漢遊戲中,成就感不是一種重要的體驗嗎?

趙季晨不知道“興漢”遊戲的官方在搞什麼名堂。

戲碼不應該是這樣演的啊!

“志才,你說我們是不是親自去找主公詢問原因?”

在漢末時空歷練多年,趙季晨本來也有一種自己成為頂級謀士的感覺。

今天卻發現思維趕不上劉備這個遊戲中的人物。

只能求教戲志才。

戲志才認真思考了一下。

“不妥。”

“主公登基的事情一直進行得很完美,我們還是不要隨意插手。”

正如李儒當年所說。

——劉辨死去比活著更好。

劉協死於亂軍之中後,劉辨就能了劉備登基的唯一障礙。

當年劉備要不惜一切代價,救出何容與劉辨母子。

戲志才和趙季晨等人就開始考慮其中的得失。

劉備救出何容與劉辨,得到的是道德層面上的讚譽,劉備在世人眼裡就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

如果能再救出劉協,劉備在道德層面的形象,就會更加高大!

劉備救出何容母子,失去的是自然繼承大漢正統的機會。

——只要劉辨活著,他是大漢的皇室血脈,也是最正統的繼承人。

所幸的是何容與劉辨二人,經歷了宮亂、廢帝,最後被毒害,拋棄到宦官的墓穴。

只有從權力最高處摔落到地面,甚至到地底,才會知道那有多痛!

何容母子險死還生後,知道能活過來並不是幸運,而是因為有劉備在救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