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貴族精神不可棄(第1/3頁)
章節報錯
陳群在認真地彙報他這些年的所見所聞。
“主公,這些年我走訪了民間的各行各業。發現正如同您所說,民間隱藏了大量的人才。”
“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可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人才,卻能在他們所在的行業展現出精湛的技藝,對促進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有時候我自己在想,如果我是出身在他們那樣的家庭,在社會上的謀生能力,就遠遠不能和他們相比。”
劉備笑著擺了擺手。
“文長,每個人從事的行業不同,你是士子,從事的是傳播思想道德,考慮如何治理社會、維護社會秩序和激勵社會的生產力。”
“季晨把這種工作叫作腦力勞動。”
“在民間的各行各業中的勞動者,大多數是在勞動實踐中積累經驗,讓自己的技藝更加精湛,從而促進了行業的進步,創造出巨大的社會財富。”
“這部分人可以成為體力工作者。”
“每個人從事的工作不一樣,在社會中的地位就會不同。”
“但只要是對社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應該得到國家和社會的尊重,就有資格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身份。”
“這就是我讓你去進行考察的目的。”
陳群認真地點點頭。
“主公說得對,這次我出行最大的感受,就是明白徵西大將軍他們這些武將的作用。”
“在西州流行一句話,‘沒有所謂的歲月靜好,那是因為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西州的軍人地位很高,軍中實行軍功制度,軍屬和烈屬也得到很好的照顧,子弟享受著官府免費教育的殊榮。”
“在這種民間氛圍中,西州的社會極為和諧,社會更是無比穩定。民間有一些為非作歹之徒,往往會被百姓自發地抓拿起來交給官府處置。”
“這樣的社會結構中,社會治安問題自然得到了很大的解決。”
“主公,我希望我們徐州也可以開始推行這些有利社會的制度。”
劉備笑了,“文長不認為這些制度違反了儒學的仁愛思想?”
陳群的臉有點紅,不好意思地說。
“一開始我確實有這種想法,總認為過於重視百姓,會影響貴族的利益,對於道德禮教的推行,也不一定會有好處。”
“可是,我逐漸發現,正因為開導民眾,讓他們明白貴族的貢獻,他們反而從心底裡對貴族更加尊重。”
“而且,他們的心中有了希望,在社會活動中就會更加遵守律法,生怕自己的舉動影響後代的進步。”
“我曾經與一些軍屬和烈屬交談,他們都表示,只要能讓後代有更大的希望,他們再苦再累,付出生命和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在西北三郡也和當地的家族進行交流,他們因為貴族的身份,得到了當地民眾更多的尊重,也更自覺地約束家族子弟的行為。”
“西州的官吏中,同樣也會出現一些貪腐現象,但在發現之後,官府沒有采取激烈的手段,一般採取警告、免職和終生不錄用三個步驟進行處理。”
“對違法官吏所在的家族,也沒有因此否定,但如果一個家族出現幾個這種違法的官員,西州的官府就會認為他們家族的教育出現問題,從而進行全面的否定。”
“主公,西州的這種處理方式,怎麼可能不符合道德禮教?”
劉備滿臉都是笑容,看向陳諶。
“季方先生,文長實在是個大才,能從這些細微之處,發現政策的好壞,這說明陳家的教育,是真正從道德禮教出發,才能前有仲躬老先生和你及元方先生父子三人被譽為‘三君’,後有文長和孝先也同樣品性高潔。”
“我的想法是在民間可以推廣各種普及的教育,但貴族思想和道德品質教育,還是要依靠你們這樣的家族。”
“我一直認為貴族教育是華夏文明的根基,貴族精神更不可輕易拋棄!”
陳諶站起來深深一揖。
“冠軍侯不愧是我們大漢的棟樑之才,從我儒學的傳承來看,冠軍侯更可以稱為百年難遇的奇才。”
“正是因為您關於‘實踐出真理’的想法,讓文長深入民間,才有他今天的見識。”
“我們華夏的聖人,在千年前就要求我們教化萬民,但因為私心作崇,我們這些後世的門生,實際上並沒有做好開啟民智的事情。”
“冠軍侯卻認為把貴族教育和民間教育分開,就能在開啟民智的同時,保留傳統的精神傳承。”